福州在全省率先開展基層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建設
2024-05-30 09:39:1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在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市民在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咨詢。記者 石美祥 攝 這幾天,家住臺江的陸依伯的心情比以往都輕松許多,只因困擾他多年的慢性病在家門口的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最優解。“看病、檢查、開藥、建檔、隨訪等環節一站式完成,不用再樓上樓下來回跑,而且這里只針對我們慢性病患者,我們享受的是VIP服務,太好了!”說起心情愉悅的原因,陸依伯豎起了大拇指。 一旦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就需長期甚至終身門診治療。陸依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近30年,常年奔波于各大醫院的各科室。而如今讓他豎起大拇指的,是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近新開的慢性病一體化門診。 29日,記者跟隨陸依伯走進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三樓,“慢性病一體化門診”標牌映入眼簾,200平方米的空間內,診前服務區、診中服務區(全科診室)、檢查區、診后管理等功能區域劃分清晰。 在診前服務區,陸依伯順利簽約家庭醫生團隊,并在護士的指導下完成血壓、血糖等基礎性檢查和健康指標監測;進入診中服務區,家庭醫生為他進行詳細診治,經診斷,發現陸依伯的糖尿病治療方案不理想,口服用藥種類多,血糖波動大,且有低血糖病史,血糖控制不達標。醫生評估后,建議他進行胰島素注射治療。 “注意食物多樣化和飲食均衡,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高油脂食物的攝入,可以吃紅薯、玉米這類升糖慢一點的食物……”看診中,家庭醫生還對陸依伯進行個性化飲食指導。最終,醫生根據他的情況,調整了降血脂用藥,并建議其調整飲食結構、適當運動、進行胰島素治療,并約定了下次復診的時間。 “家門口就能一次性快速解決多種就醫需求,這里解決不了的還能直接轉到市一總院、省人民醫院等大醫院,就診現場還有家庭醫生團隊進行健康指導,讓我們對慢性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陸依伯說。體驗完慢性病一體化門診提供的服務,他直言:“快!真快!” 慢性病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特別是血壓、血糖的控制,不僅要日常監測,還要及時采取藥物調整等干預手段。如何讓慢性病患者就醫診治越來越便捷,且深入人心,真正實現醫防深度融合?福州靠前謀劃,今年初,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印發《福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創新醫防協同與全民健康管理機制,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重點,探索建立整合型一體化健康服務模式,首批在25家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試點。 義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福州首批慢性病一體化門診試點建設單位之一,中心主任張娟惠直言,原先治療慢性病需要輾轉多個科室,健康管理和診療分開,耗時費力。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啟用后,醫患互動密切,慢病患者不僅少走路,更有個性化的干預方案,提高綜合治療成效。“門診啟用這幾天,慢病患者復診的積極性很高,我們的慢病一體化門診除高血壓、糖尿病外,還將呼吸慢病也納入一體化管理,為更多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她說。 “通過開展基層慢性病一體化門診建設,全面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建立‘兩慢病’分級分類分標閉環管理模式,推進醫防深度融合,更好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還在強化慢性病一體化門診的信息化支撐,完善建設慢性病分級分類分標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我們也鼓勵基層慢性病一體化門診積極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應用,為慢性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配備血壓、血糖監測,眼底篩查等可穿戴設備,通過一體化門診建設以及分類分級分標管理、人群動態調整等方式,提高慢性病管理服務水平。”(記者 林文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