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味里的大食物觀丨福州永泰:綠色發展繪“梅”景 產業融合促振興
2024-05-30 07:09:2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朱琳 作者:陳巧玲東南網5月30日訊(本網記者 陳巧玲)福州市永泰縣是福建省青梅主要產區之一,全縣青梅種植面積6.1萬畝,素有“中國李梅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永泰縣堅定踐行大食物觀,堅持綠色發展方向,按照“建設一批示范園、做精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思路,穩步提升青梅產業的附加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青梅集中收購點運作中。 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科技加持 “質”與“量”雙提升 提質增量,科技先行。長期以來,永泰縣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青梅產業高質量發展,與省農科院、省農林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深度合作,構建以首席專家為重點的技術推廣體系,通過招募、特聘農技員,建設引進人才隊伍,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加大青梅品種調整力度,引進優良品種,推廣青梅綠色高優栽培技術,實施果樹矮化整形修剪,推廣使用有機肥以及機械化修剪、除草與翻耕設備,建成1個千畝青梅標準園、6個百畝青梅示范園。預計今年全縣青梅產量達7萬噸,較去年增長20%以上。 永泰青梅是國內不少青梅加工企業青睞的“果源”,來自漳州的企業“梅滿天下”是永泰青梅十多年的“老客戶”,平均一年收購永泰青梅4至5千噸。去年,“梅滿天下”項目落戶永泰,工廠建成投產后預計青梅年加工量達4萬噸。 “在永泰縣委縣政府、農業局對青梅產業的不斷改良之下,永泰青梅的品質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福建梅滿天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田雄杰說,“我們的需求量比較大,異地運輸成本高,在永泰落地辦廠不僅能減少成本,本地收購并加工也能避免青梅在運輸途中產生的損壞,保證青梅的高品質。” 果農采摘青梅。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政策落地 果農增收有保障 《永泰縣振興李梅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永泰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2024年永泰縣青梅收購工作方案》……近年來,永泰縣出臺一系列幫扶政策有力保障青梅產業的健康發展。今年,政策紅利不斷加碼,縣政府統籌推進青梅收購工作,設立青梅集中收購點,縮短收購中間環節,使企業直接讓利果農,果農每公斤可增收0.2元至0.5元。 為穩定青梅市場價格,永陽振興鄉村集團為青梅種植戶、個體工商戶、農場主、第三方采購企業搭建統購統銷平臺,整合縣域內青梅資源,打破價格信息壁壘,保護農產品價格,并計劃籌集資金1億元用于李梅產業統購統銷與李梅滯銷時兜底收購,確保青梅收獲季“有人收梅、有錢收梅、有池存梅、有車運梅”,避免出現“果賤傷農”現象。 此外,永泰縣今年首次推出李梅季李梅采摘人員意外事故救助保險,為在采摘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的農戶提供保障。該保險不限年齡、不限戶籍,只要在永泰縣當地從事青梅采摘工作的人員皆被納入保障范圍。目前,永泰縣政府已為全縣青梅采摘人員購保。 多種青梅加工產品。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融合發展 產業提檔升級 在永泰青梅產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提升青梅的附加值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這不僅有助于增強青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提高青梅的附加值,首先要運用好青梅的原料,做出多元化的產品。”榮祺食品集團總經理楊棋崴說。以榮祺食品旗下的“梅百華”品牌為例,“梅百華”在永泰設立的青梅文化創意園中展出多款永泰青梅“家族”產品,如梅汁、梅餅、梅酒、梅片等,并仍在不斷嘗試研發出創新產品。 除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外,永泰縣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還將充分利用青梅產業的文化價值和生態優勢,以“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要素資源融合為導向,建設“冬賞梅花、夏秋采摘”的農旅融合觀光園,延伸李梅產業鏈條;以舉辦李梅文化節、賞梅李等各類李梅農事節慶活動,打造“永泰青梅”省市區域公用品牌,提高青梅品牌的知名度。 通過提升青梅附加值,永泰青梅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