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海交會遇上國際博物館日 兩張國博館藏“001”見證兩岸融合發展
2024-05-19 11:34:44?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2013年2月,臺商黃益建(右)將保存近30年的“閩臺行”企業設立批準證書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收藏。(資料圖片) 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游人如織,他們來自天南海北,來此追尋泱泱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 18日亦是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舉辦的日子。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兩岸同胞云集,他們凝聚共識,攜手推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兩地相距1800多公里,其人其事看似無關,卻因兩張合頁紙產生了聯結——一張是由臺胞黃益建捐贈的“閩臺行”企業設立批準證書“外經貿資審字〔1986〕001號”,標志著第一家由臺商單獨投資經營的外資企業在大陸成立,落戶福州;另一張是福州企業新大陸科技集團捐贈的“臺北縣政府營利事業登記證”,這是2009年臺灣當局開放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后,對大陸赴臺企業發出的首張“登記證”,也是一個“001”。 兩個“001”如今就收藏于國家博物館內,軌跡一來一往,在海峽之間清晰地畫出一個完整的“圓”,那是兩岸經貿交流從“破冰”到交融的故事,是福州的故事,是閩臺的故事,也是中華民族的故事。 也許在無人的夜晚,它們依偎在一起,也會常常“對話”,訴說著兩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雙向奔赴 16日,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分享會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站在舞臺側方,黃益建情難自抑,忍不住淚目。臺上的情景演出還原了他當年獲得那張編號為“001”的大陸營業執照的場景。沉浸其中,他的思緒回到了1984年的冬日。 那一年,黃益建辭去在日本的工作,前往北京,探望親弟弟黃阿原——第一位亮相春晚的臺灣主持人。隨后,兩人從首都出發,一路南下,欣賞祖國大好河山,同時也考察在大陸投資的可能。 當列車停在福州站時,黃益建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福州的氣候、風俗、飲食等都和臺灣十分接近,我當時就被深深吸引了。”不只是這樣,省市領導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兄弟倆。得知黃益建有意在大陸投資,福州市工作人員還盡心盡力幫他選址,各級部門也給予極大支持。“這種對臺商的熱情服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福州的誠意和胸懷。”黃益建因此決定,在榕投資! 愿望美好,實現起來卻并不容易。彼時,臺商投資沒有先例,需要逐級上報,而且程序繁瑣,黃益建陷入漫長的等待。在省市各級相關部門的極力推動下,終于在1986年,閩臺行獲批,順利開業。時至今日,黃益建聊起當時聽到好消息的場景,還會激動得舉起雙手,握緊拳頭。“這張執照,不僅代表了我的努力和汗水,更代表了福州對臺商的認可和支持!”就這樣,在福州的八一七北路,多了一家以經營服裝為主的“閩臺行”商場。 黃益建透露,閩臺行名字的寓意是希望閩臺能夠自由通商。不過在此后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兩岸經貿只局限于臺商到大陸的單向投資。直到本世紀初,一家榕企赴臺投資,完成了由西向東的一筆,在海峽之間畫下了一個完整的“圓”。 2008年,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在此背景下,新大陸希望化危為機,決定赴臺投資。2009年,經商務部批準,臺灣新大陸股份有限公司在臺北揭牌,新大陸由此成為大陸第一家赴臺投資的企業,拉開了海峽兩岸雙向投資的序幕。 “當初到臺灣投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臺灣產業實力雄厚,管理水平比較高;二是臺灣知識產權的擁有及其保護走在國際前列;三是臺灣國際化渠道比較成熟。”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說。 時任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的梁志強在采訪中表示,新大陸在臺灣的落地開花,正是兩岸關系越來越密切的真實寫照,也是真正意義上兩岸經貿往來的開始。 2013年,見證了兩岸關系從開創到深化的兩個“001”一前一后進入國家博物館,豐富了國家博物館中關于兩岸關系的藏品。 臺北縣政府營利事業登記證收藏證書。(受訪者供圖) 你儂我儂 破冰之后,“001”如何融入兩岸發展? 先看閩臺行這邊—— 順利開業的閩臺行憑借創新的模式、精品的定位,在福州城內一炮而紅,一時風光無限。“我們引入國外的經營模式,設置開放式柜臺,中午還不打烊,形成差異化經營。當時福州人要出國、結婚,或是有其他重要的場合,都會來閩臺行選購精品服飾。”黃益建透露,盛極一時的閩臺行還投資建設制衣廠等,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 同時,閩臺行的落子也刺激了八一七北路商貿業的發展。周邊的土木危房被成片改造,開業的服裝商店如雨后春筍。不久之后,這條貫通南北的主街成為城內繁華熱鬧的服裝商業街。 閩臺行在福州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黃益建的許多臺灣朋友來福州探望時都要順道取經。“去福州投資怎么樣?”每每面對這樣的問題,他的回答都十分干脆:“你們就放心來吧!” 為什么這么說?在他看來,一則,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融入福州不是難事;二則,福州區位優勢明顯,本就有建成的港口,而且毗鄰長三角、珠三角,出口便利;三則,政府相關部門服務意識強,強調“馬上就辦”,營商環境好……許多朋友被黃益建說動,與之合作投資建制衣廠,后來還將毛衫廠開到上海。 臺商來大陸投資,看重的是人口的紅利、廣闊的市場、貼心的服務,而新大陸赴臺,更看重優勢互補。 早在赴臺前,新大陸就一直在艱難攻關二維碼解碼技術,并于2005年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識讀模組。為使識讀設備體積更小、功耗更低、使用更便捷,同時提升識讀的速度、精度,新大陸決定自研芯片,并赴臺投資,因為臺灣企業更擅長產業化,與臺企合作,能夠讓新大陸集中力量專注核心技術研發。 2009年,臺灣新大陸股份有限公司在臺北揭牌,與臺灣聯華電子達成戰略性合作。次年,新大陸發布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實現了二維碼識別技術重要突破——解碼速度較軟件解碼提高10倍以上,綜合識讀率大大提高。 “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的誕生,是兩岸高科技合作成功的典范。”臺聯電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卡脖子”技術被破解,新大陸馬上遭遇國外同行堵截。2011年,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向新大陸提出其產品涉嫌侵犯了旗下碼捷公司的“具有全局電子快門控制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發明專利權,要求賠付巨額專利許可費。 歷時8年,新大陸終于在與霍尼韋爾的條碼技術核心專利之爭中勝出,也從中吸取了教訓。在芯片研發的同時,新大陸攜手臺灣著名的知識產權咨詢公司——臺灣世博科技集團,開展了知識產權專利的全球布局,圍繞二維碼解碼芯片提出了120項專利申請,使這顆芯片不再懼怕任何侵權攻擊。 如今,新大陸成功通過臺灣輻射全球,實現國際化發展路線。“除此之外,我們赴臺投資,還有兩個額外收獲:一是引進了臺灣的知識產權管理先進理念;二是構建了引進人才的穩定渠道,不少臺胞加盟企業。”新大陸相關負責人說。 今日,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被鑲嵌在一座水晶獎杯中,穩穩地立在新大陸企業展廳第一展區中心。不管是展示位置還是展現方式,無不在提醒參觀者,這顆只有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在新大陸的特殊地位。 “閩臺行”企業設立批準證書。(受訪者供圖) 不分你我 40年前,黃益建跨海來榕需要取道香港,足足花費一天時間。如今,從臺北直航福州,行程不過一個半小時。日益便捷的交通也加快了他實施全新創業計劃的步伐。“以前,我們通過經營閩臺行,積累了很多廠商的資源。現在電商平臺發展得很好,我計劃,把資源整合起來,打造一個電商平臺,將國內優質的產品銷往歐洲市場。” 更令人振奮的是,黃益建此次計劃匯聚兩岸青年力量,融入數字時代發展。此番受邀來榕參加海交會,他趁著間隙,與商業合作伙伴張羽溝通這項計劃在下一階段的具體實施。黃益建說,通過這次的合作,他看到了大陸青年身上的斗志。張羽也表示,能從黃益建這樣的臺商前輩身上學習到開拓進取的精神。“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組合,我們也會在未來組建團隊時吸取兩岸青年成功創業的經驗,做出我們的特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岸同胞攜手向前的故事不僅發生在黃益建的暢想中,也存在于新大陸創新發展的歷程中。 臺灣新大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次年,新大陸福州總部迎來了首名臺灣員工——張俊一。因為擁有新竹清華大學物理系、政治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的復合式專業背景,張俊一在新大陸很受重視。同時,作為公司信息識別引擎團隊的帶頭人,他全身心投入研發,獲得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數十項專利,如今已經成為福建新大陸自動識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還曾獲評2014年福州市榮譽市民、2019年福州市勞模。 今時今日,不僅是黃益建,在榕生活的臺胞們享受著便捷的移動支付。亮出微信或支付寶的付款二維碼,收銀員用掃描槍輕輕一掃,便能完成付款——這一平常舉動的背后就是兩岸合作的二維碼解碼芯片。2023年,憑借二維碼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新大陸支付公司登頂全球POS機市場,出貨量從全球第三一躍成為全球第一。 同時,聚焦政府、行業、企業及社會的治理痛點,新大陸提供從硬件、軟件、業務運營到數據運營的全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多次主持或參與制定物聯網、人工智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全國唯一掌握二維碼識讀核心技術的企業,擁有國家有效專利600多項、國外有效專利9項,軟件著作權1000多項,另有在申請中專利490余項,人臉識讀算法技術全球領先。 “面向未來,我們懷抱‘科技創新,造福人類’理念,圍繞數字人民幣與數字身份兩大國家級創新試點,搶抓數字福建發展機遇,立志成為中國‘數字公民’建設、數字人民幣場景應用建設的開拓創新企業。”新大陸集團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蔣雅琛 謝星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