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量多、互動性強、形式增加——假期流量中的閩風雅韻
2024-05-05 08:23:06?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落地就想嘗一口的魚丸,一定要打卡的福道……“五一”假期,福州閩劇、評話、伬藝等以福州話來表現的非遺,要想在一眾美食美景中吸引各地游客的注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記者走訪發現,面對巨大流量,這些非遺為了出圈,還是做了不少努力。 首先,當然要以量取勝。“五一”假期頭三天,《林則徐充軍》《林則徐復出·擔當》等閩劇經典折子戲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接連上演。演員們盛裝出演,鼓樂齊鳴,讓游客們感受到閩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 非遺展演,不僅數量多,而且近在眼前。在三坊七巷光祿吟臺、風雨廊,閩劇走上街頭,與游客們面對面;在梁厝大眾茶館,品一杯茉莉花茶、聽一段福州評話,成為游客在假期的愜意體驗。 互動性強,是福州的非遺項目給游客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2日,以“閩風雅韻”為主題的福州傳統演藝節目在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鳴鑼開演。“路過這里,看到有演出就進來看看,沒想到還挺有意思,看完之后,對福州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有了一些印象。”來自浙江溫州的游客黃錕說,演出現場,兩個串場的演員不僅開展了猜燈謎這樣的互動小游戲,還會考慮外地游客的需求,對節目進行補充說明。加上現場有字幕,讓人知道節目在講什么,“整體感覺非常好”。 記者也觀看了整場演出,體驗到了演出對于外地游客的友好性。節目分為尋福、品福、納福三個篇章,既有表演唱《七溜八溜,不離福州》,也有伬唱《秦樓月·春回坊巷》、閩劇《荔枝換絳桃》,中間穿插舞蹈、雜技節目,將福州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寶都串聯起來了。兩名串場演員以詼諧幽默的逗趣形式,增強了節目效果,也為觀眾闡述了節目背景。 此次“五一”假期非遺展演不僅有經典劇目,也有現代劇目,讓觀眾眼前一亮。3日,閩劇《林祥謙》在位于上下杭的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上演,深情的演出引得現場一片叫好。 從廣東佛山前來旅游的鄒睿說:“我們本來是進來看看非遺展示內容的,沒想到院子深處還有這么精彩的免費演出。演出質量也很高,剛剛主持人還說,現場有白玉蘭獎獲得者和省賽獲獎者。真是讓人驚喜!” (記者 馮雪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