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構筑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 臺企臺青共享發展機遇
2024-04-30 09:16:51?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古厝長街,銘刻梅城印記;品味香茗,欣賞湖畔美景;適老改造,護航晚年生活……漫步梅城大地,一個個細微印跡,折射出鄉建鄉創工作的滿滿成效。 近年來,閩清積極探索兩岸人才融合發展新路徑,搭建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梁和紐帶,持續構筑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 “第一家園”的創建,始于2018年。那年,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啟動改造,臺灣青年曾芝穎跨海而來,逐夢榕城,從拍攝紀錄片開始,挖掘文化故事,設計街區品牌,將老街打造成網紅打卡地。 梅城印記的成功,向眾多臺灣鄉建團隊展現了福建鄉村振興的良好機遇。此后,臺灣團隊紛至沓來,為閩清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新活力:在梅城,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持續運營;在雄江,自然中心、水上體驗等裝點美麗橄欖湖;在塔莊,文化、休閑、娛樂等業態激活街區活力;在上蓮佳頭村,適老化改造傳遞溫暖…… “臺灣團隊的理念,給了我們許多啟發。”閩清縣住建局副局長李超說,臺灣建筑師團隊在適老化改造、社區營造上都有許多可借鑒的經驗,“在佳頭村開展適老化改造時,設計師將適老化改造延伸至房前屋后,計劃對菜園田埂、農具區進行微改造,方便老人日常生活”。 截至目前,閩清累計引進300多名臺灣人才參與鄉建鄉創,引進30余個團隊服務33個村(社區),覆蓋全縣68%以上的鄉鎮。 為迎接臺灣鄉創人才,閩清還推動兩岸人才“互學共享、互通共建、互合共創、互融共富、互惠共贏”,真抓實干打造閩臺鄉建鄉創人才“第一家園”。 閩清強化政策扶持,出臺實施意見,以15條具體措施吸引臺企臺青來梅追夢、筑夢、圓夢。統籌安排創建資金8000多萬元,支持閩臺鄉建鄉創樣板縣項目建設。首推“五年租金一次性全免”模式,打造臺灣青年聚集、項目對接、交流洽談、成果展示等功能融合的“閩清·海峽鄉建鄉創家園”,為入駐的臺青創業公司提供咨詢和服務,目前已吸引14家企業入駐。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持續更新縣級鄉建鄉創項目庫、人才庫、企業庫信息,創新“項目找企業,團隊選項目”的雙選機制。 閩清還推動服務提質,整合縣、鄉、村三級服務資源,實現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政策有輔導、項目有信息、合作有對接、落地有跟蹤、問題有協調”的全過程對接服務機制。設立臺胞臺企服務專窗,配備服務專員,提供即來即辦、上門辦、提醒辦等綠色通道,全方位為臺胞臺企發展保駕護航。采取陪伴式、陪護式服務形式,結合兩岸建筑師聯合駐村行動,培育富有特色的閩臺鄉建鄉創發展模式。 “2023年,閩清作為福州唯一縣、福建三地之一,入選全省首批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閩清縣城樣板更新項目在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評比中獲得第一名。”李超表示,未來,閩清將持續優化引才愛才環境,引進更多臺灣團隊,為閩清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新鮮活力。(記者 阮冠達)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