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青梅迎豐收 多元舉措繪就產業新圖景
2024-04-28 14:59:4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朱琳 作者:陳巧玲東南網4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陳巧玲)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永泰縣青梅豐收采摘期。近日,在永泰縣葛嶺鎮梅百華青梅文化創意園的青梅集中收購點,果農們騎著摩托車或三輪車載著滿滿當當的青梅排起了長隊。僅一天,該收購點便可收購300多噸青梅,而這樣的一派火熱景象還將持續40余天。 果農在青梅集中收購點排隊。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政策引領與龍頭企業聯動促發展 永泰縣被譽為“中國李梅之鄉”,自宋朝起便有栽培青梅的傳統。目前,全縣青梅種植面積6.1萬畝,一產產值1.5億元以上,今年產量預計達7萬噸,較去年增長20%以上。 永泰縣政府高度重視青梅產業的發展,先后出臺《永泰縣振興李梅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永泰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等幫扶政策為青梅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積極推廣青梅綠色高優栽培技術,引導果農開展青梅矮化整形、增施有機肥,建成1個千畝青梅標準園、6個百畝青梅示范園。 此外,落戶永泰的梅滿天下、梅百華等行業龍頭企業發揮聯農帶農作用,設立集中收購點,避開“中間商”,直接讓利果農,不僅為果農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還通過技術指導、品種改良等方式,推動青梅產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成立青梅種植示范區,以正確的種植方式來向農戶作示范,并和農戶作交流與培訓,讓他們真正能夠理解,只有有效的種植管理,才能夠種出良好的青梅。”榮祺食品集團總經理楊棋崴表示,科學的組織管理方式不僅增加農戶的收益,也使企業端能夠采用高品質的青梅加工生產更好的產品。 集中收購點工作人員將青梅倒入傳送帶。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保險+兜底”解決農戶后顧之憂 為確保青梅產業的穩定發展,永泰縣在風險防控和市場機制建設方面下足功夫。永泰縣政府研究制定《2024年永泰縣青梅收購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今年青梅收購工作,指導建立青梅集中收購點、推行李梅特色保險、引入永陽振興鄉村集團夯實兜底收購能力。 “針對農戶在采摘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我們推出李梅季李梅采摘人員意外事故救助保險。目前縣政府已為全縣青梅采摘人員購保。”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永泰支公司副經理蘭惠芳介紹,該保險不限年齡、不限戶籍,只要在永泰縣當地從事青梅采摘工作的人員皆被納入保障范圍。 “今年政府給果農買的青梅特色保險特別好,讓果農可以很安心地去雇請工人。”福建梅滿天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田雄杰感嘆,此前不少果農在豐收期時,因擔憂發生意外事故產生巨額賠償而不敢雇請工人,導致部分成熟青梅采收不及時造成損失。 此外,為穩定青梅市場價格,永陽振興鄉村集團計劃籌集資金1億元用于李梅產業統購統銷與李梅滯銷時兜底收購,并通過向青梅種植戶、個體工商戶、農場主、第三方采購企業等簽訂“青梅統購統銷平臺”合作協議,整合縣域內青梅資源,打破價格信息壁壘,保護農產品價格,確保青梅收獲季“有人收梅、有錢收梅、有池存梅、有車運梅”,避免出現“果賤傷農”現象。 果農采摘一籮筐的青梅。東南網記者陳巧玲 攝 產業融合開啟多元化發展新篇章 隨著青梅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永泰縣積極探索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擴大青梅“朋友圈”。梅餅、梅汁、梅酒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豐富青梅產業鏈,提高了青梅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其中,西鴿永泰酒莊項目主產青梅酒,項目建成后,預計成品酒年產量1000噸,產值3億元,可消耗青梅原材料2000噸,進一步推動永泰青梅產業規模化、標準化。 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永泰縣還將充分利用青梅產業的文化價值和生態優勢,以“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要素資源融合為導向,建設“冬賞梅花、夏秋采摘”的農旅融合觀光園,延伸李梅產業鏈條。通過舉辦李梅文化節、賞梅李等各類李梅農事節慶活動,打造“永泰青梅”省市區域公用品牌,推行“企標子品牌+區域公用母品牌”模式,提高青梅品牌的知名度。 永泰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永泰縣將始終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按照“建設一批示范園、做精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思路,凸顯“閩臺元素”“綠色健康理念”,再引入2-3家青梅加工龍頭企業,以建設省內新的青梅種植、加工集散地為目標,將青梅產業培育成永泰首個“十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