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古厝里的中國》走進閩侯
2024-01-31 17:25:2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李若泓 我來說兩句 |
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閩侯縣開展《古厝里的中國》——“遇見八閩首邑 看古厝里的詩禮傳家和家國情懷”直播活動,觀眾隨著央視的鏡頭,感受鄉間古厝的建筑之美和侯官文化的余韻悠長。 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上街鎮厚美村百年老宅大本厝,是當地望族張氏的祖屋,2006年被列為閩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央視直播團隊記者游覽了大本厝,在閩侯縣文史專家吳晟的解說下,了解張氏家族的家風及其家庭教育故事、侯官代表性歷史名人及其家風家訓,從中品味底蘊深厚的侯官文化內涵。 臨近大本厝的環翠樓,作為晚清時期創辦的民間書院,與林則徐、陳若霖、林鴻年、張元奇等諸多近現代侯官名人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淵源。同時,它也是一代棋圣吳清源棋道生涯的起源地。直播當天,環翠樓正開展圍棋比賽和書法活動,一盤棋、一幅書法、一段故事……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傳遞著久遠的記憶。央視的鏡頭還來到了千年侯官古街,感受人間煙火。當天,閩侯縣文史專家陳東與央視特邀主播,在侯官古街品嘗鍋邊、線面、芋頭面、炒糕等閩侯特色美食。 “閩侯縣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4000余件,可謂‘閩都歷史,博物志之;閩都世界,凝于一館’。來到這里才發現,逛博物館還可以如此有趣!”主播感慨地說。 要了解一個地方,從博物館開始。地處縣城的閩侯縣博物館,就是這樣一處了解閩侯歷史和文化的好去處。在央視的鏡頭里,觀眾通過CAVE沉浸式劇場、4K高清大型雷達互動地幕、紗幕投影等多媒體形式,深入了解八閩首邑的歷史沿革及文化傳承。 “作為在外的游子,我通過央視直播鏡頭,感受到了家鄉閩侯深厚的歷史底蘊,真為家鄉感到自豪!”網友林木留言說。 |
相關閱讀:
- [01-29] 閩侯召開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 [01-29] 閩侯一學校項目小學主樓結構提前12天封頂
- [01-29] 閩侯荊溪鎮光明溫泉產業園項目有序推進
- [01-25] 閩侯食品企業加班加點生產年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