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降虎村發展紅色文旅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2023-12-14 10:45:0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紅色山村今更“紅” 晉安降虎村發展紅色文旅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小學生們參觀中國工農紅軍北上先遣隊(降虎)紀念館。記者 陳暖 攝 位于晉安區宦溪鎮的降虎村一直很“紅”。 自古以來,降虎村守著福州“北大門”。抗日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登上降虎村,在梧桐山一帶與國民黨軍激戰。從烽火歲月中走來,降虎村也因此留存了紅軍墓、烈士紀念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戰壕等大量紅色遺址。 過去藏在深山的紅色村莊,如今發展得如何?能否“長紅”下去?日前,帶著這份好奇,記者走進降虎村,一探究竟。 村級公司統籌 升級紅色文旅體驗 “眼前的這組浮雕,是以降虎戰斗為背景創作的……”一到周末、節假日,降虎村紅色遺址人流如織。2019年以來,該村共接待黨建團隊超2000多批、參觀者逾10萬人次。 但人氣和名氣也帶來了新挑戰:缺少專業講解團隊,接待場次一多,講解員分身乏術;早年修建的紀念館規格小、館陳少,缺乏特色亮點;村道狹窄,行車困難,引起了一些游客的抱怨…… 問題顯露之初,降虎村兩委就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當即調研、開會,抓緊查缺補漏。經多次討論,大家一致決定——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整合資源,成立村級公司統籌管理。 “我們注冊成立了紅色降虎文化有限公司,發展的方向很明確,打算在挖掘紅色文化和打造黨建服務高端產品上下足功夫。”降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俞玲俐表示,這樣一來,更有利于實現鄉村旅游與村級事務、農民利益同向發力,帶動鄉村發展步入正軌。 2022年,降虎村爭取到鄉村振興項目資金170萬元,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降虎)紀念館提升改造項目資金355萬元,全部投入到新一輪建設中。 去年底,改造提升后的紀念館重新開放,新增了聲光電設備、多媒體互動系統,包括四塊大屏幕、紅軍北上動態線路圖以及線上敬獻花籃等互動裝置,打造沉浸式、可互動的歷史文化展示空間;敞亮的二樓可容納近200人,村里開會、辦活動的場地也不用愁了。據統計,今年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接待2萬多人次。 俞玲俐說,今年上半年,降虎還引進了一家文旅企業,看中村里的“紅色氛圍”,將為村莊打造更具特色的紅色文旅研學活動,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 修繕古道迎客 打造走紅新亮點 除了紅色文化,當下的降虎村還在植入更多新的“走紅基因”。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降虎村正憑借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紅出圈。在網友分享的視頻中,記者看到,一道藤蔓遍布、綠意掩映下的古寨門,藏在村子的東北角,像是個通往古今的開關,自旋轉的那一刻起,歷史就在腳下。 “這扇門背后的古道,在舊時是一條通往京城的官道,數不清的學子通過古道進京趕考,或是衣錦還鄉。”俞玲俐介紹,如今,舊古道也迎來了新行人。“現在的古道成了福州經典的徒步路線之一,時常能看到背包客慕名前來。” 對于古道,降虎十分珍視。這幾年,村里秉持著“修舊還舊”的理念,對古道進行修繕,只填補了空缺的石頭,加修排水系統防止山洪破壞路面,讓古道盡可能保留宋時風貌的同時,成為村莊的引流密碼。 與此同時,周邊荒廢的農田正憑借“一個支部一畝田”活動,有了“新主人”。“招募令”一出,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國空院及晉安區委組織部等十余個黨組織迅速集結,在降虎認耕認種,越來越多的閑置田地開始煥發新生。 新老村民共建 過上紅火新生活 鄉村從走紅到長紅,少不了村民們“助燃”,不少降虎村民也因為村莊發展過上了紅火日子。 在古驛道旁,村民朱建忠依托自家房子開了間“古道人家”餐飲店。記者到時,未到飯點,三兩村民正熟絡地將木桌當茶幾,品著茶,閑話家常。 “這些年進賬還可以,供應的青菜、土雞土鴨都是自家的,燉湯特別鮮,游客都贊不絕口。”老朱說,尤其是節假日,到訪的團體游客成了客源保障。老朱還向記者展示了去年國慶的一場盛況:降虎古街上,多張長桌一字排開,數十名游客圍坐一起,共享“農家宴”。 在當地,通過經營農家樂、民宿等新業態,一戶村民一年可額外增加三四萬元。 降虎村村支書羅熙告訴記者,如今的降虎村,既有老村民們支起的粉干攤、茶館,辦的農家樂,也有新村民建設的民宿、菌草微生物農業實驗基地,往日靜謐的村莊因此熱鬧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還建立了“鄉賢基金會”,為降虎村的老人提供看病錢、為小孩提供助學金。 年輕的降虎村兩委成員們打算繼續大力發展紅色文旅,開發新的紅色文化黨建服務高端產品,并融合生態綠色、文化古色,邀請新老村民一起,為振興鄉村注入新動力。(記者 藍瑜萍) 新榕語絲 釋放鄉村的紅色吸引力 這些年,不少村居利用紅色遺址發展紅色文旅,鄉村里的紅色景點成為了易于接觸的紅色課堂和各地著力打造的旅游場景。如何讓更多游客走進鄉村,切身感受過去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如何才能讓保護紅色文化與發展旅游實現雙贏? 要創新表達,提升游客體驗。部分村居的紅色景點,除了密密麻麻的黑白圖片和行軍示意圖,就是簡單地展陳軍旗、軍號、子彈袋等。面對消費者,紅色旅游產品要提升現場體驗感和參與感,借助圖表、沙盤等傳統實物展陳方式,以及全息投影等新技術立體呈現歷史事件和場景。同時,也可增加沉浸式體驗方式,讓游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要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引發共鳴。如今,部分紅色景區存在抓不住文化精髓、講解標識不夠嚴謹、與其他景區嚴重雷同的問題;一些紅色景區則出現商業開發過度,紅色要素被淡化,餐飲、購物“反客為主”的現象。發展紅色旅游應圍繞紅色主題,切不可讓“市場化”削弱了公益性質,使其背離了初心。應在紅色劇目、紅色研學等新產品、新業態上精雕細琢,于細微之處引發情感共鳴,如此才能在游客內心留下深刻烙印。 要整合資源,實現雙贏。不少依山傍水的村居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文化底蘊,讓紅色旅游與生態游、文化游融合是實現保護紅色文化與發展旅游雙贏的重要思路。目前,一些紅色景點和自然景觀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將這些景點串聯起來的紅色主題線路,可以為游客在青山綠水間更完整、全面地呈現一段紅色過往,讓這段紅色之旅更加難忘。 一座革命紀念館就是一個紅色基因庫,一件紅色文物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各大村居要把紅色景點打造成學習黨史的課堂,在有趣的學習方式中釋放鄉村的紅色吸引力。(阿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