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縣上蓮鄉:堅持“三同三聯” ?答好“以學促干”題
2023-12-14 15:44:4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2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陳巧玲)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閩清縣上蓮鄉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發揮“進、近、勁”三動能,讓主題教育工作從“紙面”學習理論到“直面”發展難題,進而轉化成干事創業的生動實踐。 同發展聯動,以“進”的動能,錘煉“實干成色”。以“黨建引領、四位一體、五化同步”上蓮模式為突破口,深化生態農文旅鄉村振興項目定位,走好鄉村振興特色路。 項目建設加速推進。抓好“心上蓮”產業園區、傳統村落提升打造等12處項目現場調研工作,推動“山野·秋思”民宿、“上豐客棧”“某年某月”體驗館等3個項目竣工,加快心上蓮閑情小筑主體建設、后佳研學基地等2個項目建設進度。 集體經濟提檔增進。成立首家鄉聯合社,規范指引由7名黨員帶頭的各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吸收347名村民直接參與項目建設,15戶農戶投資入股,28戶合伙經營農產品、小吃、飯店、庭院經濟等,戶均增收4萬元。全鄉1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其中3個村突破50萬元。 拓源強基齊頭并進。深入開展“向外走”考察學習活動,帶著“文化振興”“古厝活化”“經營模式”等一系列課題,走出去學經驗、找差距、尋資源,取長補短。深入北京海淀、江西婺源、江蘇常熟等地,對接策劃“童聲唱”節目1期,探索“古厝保護開發利用”新路徑,交流“鄉村運營”新模式。 ![]() 同實事聯動,以“近”的姿態,擦亮“為民底色”。堅持“群眾滿不滿意”這一根本評判標準,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做好三個“貼近”,前移“解民憂紓民困”關口。 貼近“民身”。深化“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全鄉成立53個網格黨支部,開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政策宣傳、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163人次。完善“1234”議事評理新機制,調解矛盾糾紛36次。 貼近“民聲”。結合“萬名干部下基層”“我為群眾辦實事”及“黨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接待日”等活動,開展建言獻策,深入群眾聽民意、訪民情。累計組織鄉兩委班子走訪所掛鉤村42批次,開展建言獻策活動28場,收集群眾意見建議7條。 貼近“民生”。依托小微權力清單、村級日常服務清單,以“定”項目、“擔”項目、“督”項目的“3D”模式破題。深化“長者食堂”建設,解決下豐村農田灌溉渠道損毀,上豐、田溪、上蓮、福里、佳頭5個村機耕路硬化,佳頭農民體育建設工程提升等急難愁盼問題7個,幫扶特困、低保群眾8人。 ![]() 同整改聯動,以“勁”的勢頭,永葆“初心本色”。聚焦問題不松勁,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引擎”。 鼓足“直面問題”的干勁。保持“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開展“以對黨絕對忠誠擔負起職責使命”“以黨風政風引領農村新風”為主題的專題黨課2期,敦促黨員干部以學正風,既找自身薄弱點又查工作風險點,問題整改不隔天。 強化“追根溯源”的沖勁。堅持把“四下基層”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調研,抽絲剝繭,共查擺執行上級組織決定、嚴格組織生活、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聯系服務群眾、抓好自身建設等方面問題5個,制定整改措施15條,完成整改14條。 砥礪“自我革新”的韌勁。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存在的短板,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地域文化特色,完善業態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成功申報福建心上蓮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打造“研學游”新業態,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