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南煙火氣 幸福新家園——晉安聚焦基層治理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2023-11-10 10:48:4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志愿者向環南社區居民傳授急救知識。記者 陳暖攝 【項目名片】 位于北二環南側的晉安區環南社區,面積0.62平方公里,有居民4973戶、11895人,是晉安區老舊社區的典型代表。社區立足自身特點,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夯實基層治理,實現基礎配套從老舊到煥新,無物業小區管理從無序到規范,參與主體從多元到一體,形成黨建共治聯盟,打造一體化公共服務,讓老舊小區改造散發人情味和煙火氣。 【一把手點評】 晉安區委書記林濤:遵循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如何”重要指示精神,晉安區深入實施“五大工程”,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在全市樹標桿、作示范,實現變“政府治理”為“多元共治”、變“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變“試點先行”為“全面提升”。作為老舊社區典型代表的環南社區,正是全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例證。 127棟居民樓中,大部分于上世紀90年代建成,無物業小區占比90%,老舊建筑多,流動人口多。如何將一個先天稟賦不足的小區實現有溫度、有力度、有精度的管理,環南社區黨委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突出黨建引領帶動,強化組織保障、優化公共服務,精準分類施策,打造“煙火環南”。近日,記者來到環南社區,探尋煙火氣背后的“紅色基因”。 算好“三本賬” 織就近鄰連心網 老舊小區很多,面臨共性問題很多,環南社區做對了哪一步?這是記者走入社區的第一個疑問。 環南社區黨委書記鄭芳說,社區治理的主體是居民,根本在于人的文章。環南社區退休黨員、熱心群眾多,社區積極引導,為他們提供發光發熱的項目舞臺,讓原本“蟄伏”的老黨員發揮余熱,成為基層治理的“領頭雁”,組建健康科普、平安巡防等多支志愿者隊伍。 黨員徐瑜退休后,夫唱婦隨組建了健康科普志愿者服務隊。“一開始,我們就是草根團隊,主要為了娛樂,后來在社區引導下,我們將健康知識、垃圾分類、掃黑除惡等內容融入說唱中,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義演,向群眾廣為宣傳。”現在,徐瑜成立了黨建工作室,吸引越來越多退休黨員加入。 “跟著徐瑜老師學習,我拿到了急救員證,也基本放棄了打牌,有空就去參加活動,傳播急救知識。”退休人員陳彩仙在志愿服務中找到了精神寄托。 如何在社區所有和群眾所需之間架起橋梁?社區黨委實行“三本賬”管理。鄭芳揭秘,“三本賬”即群眾需求清單、社區資源清單、治理項目清單。社區每季度舉辦黨建聯席會,聚合多方資源認領項目清單,對項銷賬,在一次次議事協商、暖心交流、真情服務中,搭建起近鄰連心網。 一小區一策 構筑安居新家園 環南八村道路、路燈、雨污管道經過修繕煥然一新,紅輝新村建成30多年來終于通上了天然氣,長福村小區成立自管會后物業收費率從不足10%提升到98%,實達溫泉花園小區請上了“管家”,架空層陳年堆積的雜物一點點得到清理…… 老舊小區提升事關民心所向,點滴變化都映照出幸福的心曲。政府、社區、居民多方共治,為群眾營造暖心家園。 去年以來,環南社區20個老舊小區完成了路面硬化、拆墻透綠、管網改造等提升改造,29個無物業小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施無物業小區標準化管理,走出了不同路徑—— 針對規模較小的10個連片無物業小區,通過“大黨委”協商、社區推動、小區黨支部征求協調群眾意見,拆除毗鄰的小區圍墻,打包成3個物業管理區; 針對熱心黨員多、自治基礎好的15個小區,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成立小區自管會,推選樓棟長、梯位長參與日常事務管理; 針對不具備引進專業物業條件且無法自管的小區,探索“黨組織領辦+社區兜底”模式,由社區牽頭組建的物業公司兜底接管,開展規范化管理。 寬敞平坦的瀝青路在腳下鋪展,嶄新的路燈一字排開,車輛整齊有序地停放在車位上,樓外加裝的電梯平穩運行,拆除圍墻后,環南八村和鄰近小區統一聘請了正式物業,利用邊角地帶增設3處公共配套設施,增加停車位96個。“小區環境漂亮了,再也沒人隨意拋撒垃圾了,大家都很珍惜新環境。”居民高潔感慨道。 在物業、業委會管理相繼失敗后,實達溫泉花園小區也在社區幫助下迎來了新管家——福州環居物業。 該物業公司由社區黨委牽頭成立,聘請退休黨員干部、低收入群體組成服務團隊,老社區黨委書記擔任法人代表和監督員,不收取任何費用。新物業一進場,就對架空層堆積雜物“開刀”,陳年雜物被逐漸清出小區,伴隨綠化修剪、路面修復和門禁車閘安裝,小區仿若“重生”。 升級公共配套 打造幸福生活圈 環南社區60歲以上老人占比17.8%,圍繞老齡化社會需求,社區打造家門口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建了7個共2600余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場所,打造社區“嵌入式”養老,圍繞老年人最關注的“食、學、醫、養”服務環節,推行“近鄰食堂+樂齡學堂”模式,健全困難老人“五級關護體系”,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環南社區長者食堂開張后,“圈粉”了遠近的空巢、獨居老人。獨居的張阿姨成了食堂常客,她每天上午到公園鍛煉,玩得盡興來不及做飯,干脆就在食堂吃午飯。“從小區步行過來不到10分鐘,食堂菜式豐富,偶爾來這里換換口味,還不用買菜洗碗,價格也實惠。” 食堂每周還會提供理療、講座等10多項服務,不知不覺吸引著越來越多長者走出家門。張阿姨在這里結交了很多朋友,閑暇時間拉拉家常,交流信息,晚年生活充實多了。 增設活動場所也是老年人呼聲很高的訴求。依托數千平方米的環南公園,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豐富多樣的文藝演出、志愿服務、文明實踐活動,每次都吸引了滿滿的人氣。 令鄭芳印象最深的是夏夜里的“木棉花小劇場”。老人家早早等在幕布前,夜幕低垂,銀幕前光影躍動,大家搖著扇子,心情隨著劇情起起落落,現場不時響起輕松的笑聲。 除了室外場所,環南社區居委會大樓還向居民開放活動室,有音響、空調和放映設備,徐瑜黨建工作室將其作為活動教室,義務開班教居民聲樂,從樓內不時飛出快樂的歌聲。徐瑜欣慰地說,“小區越來越宜居,不出社區,家門口什么都有了。”(記者 朱榕 通訊員 趙輝 林星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