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下基層”好作風,臺江小區“第一書記”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2023-11-03 18:31:4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朱琳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陳巧玲)推動基層治理體現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也是全黨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臺江區在基層治理實踐中,感到基層治理人員力量不足、方向把握不準、群眾需求不清、資源利用不充分、黨員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等是經常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導致基層治理工作脫離群眾實際需求,甚至脫離黨建引領,出現“真空地帶”。 為破解這些難題,臺江區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結合“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下派科級干部到小區兼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機制,推動補齊治理短板,化解基層矛盾,密切干群關系,打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最后一米”,力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具體做法—— 精準選派,延伸黨建工作觸角 綜合考慮年齡、專業、經歷等因素,選派414名區直、街道科級干部(含國企中層)和優秀年輕后備干部擔任小區網格黨支部第一書記,按照同一單位集中安排,便于組團成建制工作的原則進行調度,定期對第一書記履職情況進行跟蹤回訪,了解掌握工作現實表現情況,動態調整了2批次共76人次,提高人崗相適度。選派前逐一談心談話,統一思想,明確第一書記聚攏共建隊伍、匯集可用資源、滿足群眾需求、化解基層矛盾、密切黨群關系、指導品牌創建、提升治理能力等工作職責,并通過適時編發第一書記工作實操問答、工作提醒等方式,幫助履職盡責,確保第一書記選得優、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讓黨的工作延伸覆蓋到基層各領域、全過程。 聚合力量,增強基層治理成效 組建小區網格微信群,第一書記進群亮相,線上答疑解惑、線下交流分享,通過設置居民意見箱、梯位鄰里吐槽板、小區意見征集欄、微信群、居民留聲機等形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梳理反映和協調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暢通居民表達訴求渠道。集合“一長九員”力量,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網格長,將社區網格員、物業管理、樓棟長、志愿者及公安、衛健、城管、市場監管、稅務等力量納入網格管理,推動化解基層矛盾和難點堵點,分類解決各層級問題,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茶亭街道群眾新村小區第一書記、網格成員及居民召開“一長九員”工作例會,共同商議搭建停車棚。臺江區組織部供圖 創新機制,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建立社區、派出單位、街道、組織部門“四方聯動”機制,適時開展聯合會商,合力攻克重點難點問題。改變單打獨斗的局面,成立由第一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街道包社區領導組成的“社區書記團”,以組團作戰方式,匯聚社會各方資源,促進第一書記履職踐諾、聚干群力、解百姓憂,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治出真績、理出實效。建立“一冊三清單”服務制度,編制社區黨員、志愿者、社會團體、熱心群眾等隊伍名冊,雙向建立居民需求清單、社會資源清單,并配需求和資源建立項目清單,選取群眾關切事項牽頭領辦落實,引導居民群眾參與小區管理服務,推動分類解決各層級問題。結合開展主題教育,牽頭組建黨員學習交流群,帶頭為小區黨員上黨課,參與小區黨支部“三會一課”,幫助梳理檢視問題,指導推動落實整改。 選樹典型,強化干部激勵保障 全面落實第一書記業務培訓,定期選派第一書記參加“三實三效”干部專業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赴異地開展考察學習,擴寬工作視野,提升綜合履職能力。在“一線臺江”“臺江組工在線”等微信公眾號開辟“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第一書記“三爭三領”專欄,定期推送小區第一書記工作實錄,已累計推送30余期典型事例,搭建亮曬比學舞臺。發揮一線考核指揮棒作用,將第一書記履職情況納入干部選拔考察內容,對表現突出的小區第一書記優先晉級或提拔使用,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樹立用人正面導向。 ![]() “一線臺江”微信公眾號“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專欄。臺江區組織部供圖 改革亮點—— 以夯實根基為基礎,擴大組織工作覆蓋面 第一書記工作機制,正是著眼于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將黨建工作作為加強小區治理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發揮科級黨員干部溝通協調、資源整合等方面優勢,組建小區網格治理隊伍,引導動員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真正讓小區黨組織和黨員真正說得上話、喊得人攏、辦得事成,實現小區治理有力有方、綱舉目張。 以居民自治為目標,深化拓展治理深度 第一書記工作機制注重幫助小區梳理管理機制,同時在日常服務中挖掘出屬于小區自身的“領路人”,推動選強配齊小區黨支部班子、業委會主任等帶頭人,讓“小區的事情小區商量辦”成為最大共識,逐步實現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 各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牽頭組織開展協調會。臺江區組織部供圖 以中心工作為重點,實現上下同頻共振 發揮小區第一書記多為機關街道領導干部優勢,建立扁平化基層治理領導體系,指揮系統一竿子插到底,實現區委各項工作部署快速直達一線。常態化參與小區日常管理,專項組織開展護河愛水、防風防汛、愛國衛生運動、文明城市創建等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有效推動基層治理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以一線考核為抓手,持續推動履職踐諾 將基層作為培養鍛煉干部主陣地,引導干部牢固樹立扎根基層意識,讓干部走出機關,走入基層參與治理,在與群眾交流中增強溝通能力,在協調解決基層一線困難中增長本領,做到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練就獨自處理矛盾問題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格,推動干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 主要成效—— 明確職能定位,解決權責不清之難 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居委會主任忙于中心工作和居民事務,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難以顧及每個小區黨支部,有的小區黨支部的工作難免因循守舊、因陋就簡。區委選派小區第一書記,明確小區第一書記是小區“大家長”的角色定位,要求他們與街道、社區共擔所在小區管理服務責任,明確了指導建強小區黨組織,密切黨群關系,發展壯大小區自治隊伍等職責,通過工作提醒問答等形式,全程跟蹤指導,使每個第一書記都知道為什么來,干什么,怎么做。 織密組織體系,解決服務群眾之難 過去一些小區等基層黨組織存在著定位低、功能弱、作用小的狀況,工作中對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內涵把握不夠,基層黨組織兜底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小區黨支部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居民群眾和基層組織的實際需要。小區第一書記工作機制補充和完善小區網格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了科級干部熟悉區情、經驗豐富、匯聚資源、協調上下的作用,讓機關干部直面群眾訴求,管好“家長里短”,兜住“大情小事”,搭建起黨群干群橋梁紐帶,將服務有效覆蓋到每個小區網格。 上海街道黨工委書記、上海新苑小區第一書記張旻(右三)組織各方力量為小區補種綠化帶面積。臺江區組織部供圖 紅慶里新村小區第一書記徐力(左二)聯系對接共建單位,為紅慶里小區維修加固窨井蓋、落水管。臺江區組織部供圖 強化引領作用,解決資源調度之難 小區第一書記到位后,充分發揮所在單位的部門資源集聚優勢,搜集整理小區附近醫療、教育、養老、修繕、家政等服務性互助資源和公益活動場所等硬件資源以及資金捐助渠道,指導和協助小區黨支部雙向建立資源與需求匹配項目,通過開展“第一書記領辦‘四微項目’”等活動,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以來,小區第一書記已累計收集群眾關切問題1012個,立項四微項目538個,已推動解決電梯加裝、消防安全、小區綠化、衛生清潔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37個,樹立為民實干形象,相關做法獲得《中國組織人事報》《福建日報》關注報道。 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關鍵在于緊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把“治理與服務”作為聚民心、贏民心、穩民心、潤民心、暖民心的努力方向。選派科級干部下沉小區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做法,讓干部走出機關,走入基層,聚民心、接地氣,解決了社區協調能力不足、群眾訴求渠道不暢、有效資源松散、矛盾層層上遞、問題解決緩慢的難點,給新形勢下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 只有加強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才有力度。黨的各項工作能夠開展得好,正是源于黨群之間牢固的感情基礎。黨組織在小區治理過程中的參與度低,兩者結合不夠緊密,往往導致黨建工作處處發不上力、使不上勁。第一書記工作機制,正是著眼于加強小區黨組織建設,將黨建工作作為加強小區治理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著力破解小區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不明顯、小區帶頭人隊伍整體力量較為薄弱等難點痛點,真正讓小區黨組織和黨員真正說得上話、喊得人攏、辦得事成,實現小區治理有力有方、綱舉目張。 啟示二: 只有緊扣群眾需求,小區治理才有溫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必須適應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行為方式、社會心理的深刻變化,完善黨建引領、社會參與、堅持黨建帶群建,搭建區域化黨建平臺,組織黨員、干部下沉參與基層治理、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贏得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 小區治理中,如果黨組織做的事與群眾需求不一致,那么在群眾眼中就是無用功,做得越多,效果越差。第一書記工作機制,讓機關干部真正走進群眾當中,直面小區居民的家長里短,把老百姓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來干,讓小區治理更加契合群眾的訴求,實現與群眾美好愿景的同頻共振,從而讓小區治理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有獲得感、更加有滿意度。 啟示三: 只有發動群眾參與,小區治理才有深度。群眾是小區的主人,是小區治理的主角,小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要看群眾支持不支持。要激發小區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參與,最大程度地激發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凝聚起小區治理的最大力量,推動小區治理更加精細精準,更具現代化。第一書記工作機制,注重的是幫助小區梳理管理機制,選強配齊小區黨支部班子、業委會主任等帶頭人,讓“小區的事情小區商量辦”成為最大共識,真正讓小區在共建共治中更加和諧、更加有序,推動實現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