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千園之城”讓百姓盡享綠色福祉
2023-11-01 09:34:51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朱琳 作者:西湖鳥瞰圖。陳暖 攝 10月28日,福州榮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成為全球五個被授予這一榮譽的城市之一。建設成為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的“千園之城”,是福州獲獎的一大亮點理由。 長期以來,福州市園林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尊重城市發展規律,保護和拓展綠化空間,為百姓打造“看山望水憶鄉愁”高品質山水城市。 福道掩映在綠樹間,公園延伸到家門口。一個個街頭小公園配合大型生態公園,如同1400多個綠色珍珠串起福州的生態之路。福州市園林中心將以此次獲獎為新起點,持續提質增綠,讓市民即使身處城市也能享受“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的生態福祉。 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陳暖 攝 筑綠 城市綠網更繁榮 一路藍天白云,兩側鳥鳴啾啾。起伏的步道或直或曲,移步換景之間讓人心情愉悅。時常在福山郊野公園健身的王先生,對這里如數家珍:“花叢多,風景好,很適合跑友們運動。”走在空中森林步道上,腳下是林木,身旁是樹冠,福道就是王先生的健身房。 2016年開建的福山郊野公園,著力保護原生態自然植被,按照“三山四軸三十六園”規劃設計,因山就勢,通過郊野福道串聯大腹山、五鳳山、科蹄山三座山體,36個景觀節點,形成以看山看水看城為特色的大型城市郊野公園。白鷴、鳳頭鷹、蛇雕等珍稀鳥類在這里接連出現,打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樣板。 “繼續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福山郊野公園,實地了解郊野福道風貌,提出了城市發展重要要求。 殷殷囑托,深情厚望,是行動指南,更是奮斗目標。市園林中心以此為指引,建設城市綠色通道和生態景觀走廊,打造綠意盎然的城市生態肌體。2022年,福山郊野公園入選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福州市綠地系統建設,包含福山郊野公園等生態建設方法深受各方認可,常有各地代表前來交流學習。 林蔭連接成網絡,勃勃生機蔓延在城市之間。郊野福道是福州綠道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金雞山公園棧道,到開創多項先河的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綠道串起一座座山峰,穿過一座座公園。道路起伏間,人們自得其樂。 2016年以來,福州構建了涵蓋自然保護地、閩江流域、城市公園綠地、街頭綠地等人人共享的公園體系。1370公里的福道,串聯起山體公園、串珠公園和口袋公園。 建園 山水城市更宜居 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園林中心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中心,注重公園休閑、健身、游憩、科普、防災避險等功能的結合,以綠道為主線,把公園建在群眾身邊,讓綠化走進千家萬戶。 碧水入廓,古城擁翠,河網縱橫。作為山水城市,福州結合內河綜合治理,在全國首次提出串珠公園建設理念,以河流沿岸步道和綠帶為“串”,以有條件的塊狀綠地為“珠”,串珠成線,形成連續不斷、縱橫交錯的城市生態走廊。 流花溪公園的變化是串珠公園建設的一個范例。 今日的流花溪串珠公園,水面寬闊、碧波蕩漾,沿岸青草如茵,古榕樹臨水而生,枝繁葉茂。然而,改造之前,這里水葫蘆茂密,黑臭現象嚴重,河道里垃圾成片,部分河道被完全填埋。 在相關部門對流花溪進行水中、岸上治理后,市園林中心對沿河的景觀進行了改造提升。河道兩岸,種植了榕樹、樟樹等綠植近50個品種,大小喬木共9000多株,新增步道9公里,綠化面積達17萬平方米。同時利用場地,鋪設寬闊的草坪,還設置兒童活動區,將綠化融入其中,打造趣味林下活動空間。 截至2022年,福州利用濱河綠道建設了貼近服務市民的串珠公園379個,串連建設提升公園綠地約320公頃。 隨著“千園之城”建設的推進,一批高品質、有特色、示范性的公園不斷涌現,其中,福州市牛崗山公園獲得中國風景園林領域的最高榮譽——2020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 如今,福州“綠色家底”正在不斷增厚,截至2022年底,六城區建成區內綠化覆蓋率43.1%,綠地率40.08%,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95.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3平方米。口袋公園、串珠公園、大型生態公園……城區內外,公園星羅棋布,形成綠色網格,串聯起了整座城市的園林式宜居生活。 福山郊野公園。陳暖 攝 賦能 智慧游園更安全 從“汗水園林”到“智慧園林”,市園林中心圍繞福建省“十四五”規劃、強省會戰略部署,以“數字+園林”賦能福州這座“千園之城”,實施福州市城市公園信息化管理系統項目,提升城市公園精細化管理水平,搭建數字園林場景運用新生態,為市民打造全新的“智慧游園”體驗。 福州市城市公園信息化管理系統項目依托“數字福州”的空間數據成果,在重點公園內架設無線傳輸系統和智能化系統,將公園原本各自獨立的設備、功能和信息集合在一個相互關聯的福州城市公園信息化平臺內。 人流監測、一鍵報警、電子巡更……城市公園信息平臺將人防與技防有效結合,進一步提升公園的治安管理。其中,平臺的區域人群密度檢測系統實時監測各區域的人群密度,管理人員可據此進行引導;電子巡邏系統利用GPS和地圖軌跡為安保人員設定巡邏線路,同時準確記錄巡邏人員的軌跡和巡邏時間,巡邏人員發現問題后可以隨時拍照上傳,后臺人員能及時定位、調動相關人員前去解決。 “由于福州的公園大多呈條狀,前后空間跨度大,增加了公園管理的難度。針對這一難題,城市公園信息平臺設置了緊急廣播系統和一鍵報警系統。”市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遇到緊急情況,緊急廣播系統可無死角地進行廣播預警。同時,在公園的重要位置安裝具有對講功能的報警柱,游客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隨時啟動報警和視頻對話功能,系統將對接至公園值班室。 管理 公園體驗更親和 為建設好城市公園,提高園林治理效能,市園林中心創新“1+ N+1”公園建設管理機制:即以精細化管養打造干凈、整潔、舒適、優美的基底空間;以創新“公園+”模式,打造N種不同主題、不同特色的公共休閑空間,滿足廣大市民的多樣化需求;最后建立以市民的體驗感為核心的公園綜合管理評價機制,檢驗“公園+”模式成效。 綠色生態休閑空間、兒童游樂成長空間、適老康養空間、文化共享空間……各類城市空間的打造,讓市民與公園綠地的聯系更加緊密。公園不再是一個單一功能的場所,而是一個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興趣愛好的市民需求的多功能場所。 下一步,市園林中心將繼續通過增強特色、打造主題、營造場景等更高水平提升公園綠地的活力,密切公園與市民的關系,讓公園融入市民生活,讓“千園之城”宜居宜業。(記者 全怡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