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個度”看鄉村振興示范鎮的創建——以永泰縣同安鎮為例
2023-09-18 09:58:4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艷 我來說兩句 |
2022年,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發文,要求“分級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引領鄉村振興全面展開”,并要求及時總結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好經驗好做法,示范帶動同類地區鄉村全面振興。 永泰縣同安鎮獲評2022年度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單位。近日,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調研組赴同安鎮開展專題調研,走訪了洋尾村、三捷村、洋中村、西安村、占柄村,訪談了鎮村干部、群眾、企業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負責人,了解了莊寨文化、中心村黨委建設、油茶和細茶產業。調研組認為,同安鎮的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工作體現了“五個度”——挖掘文化的深度、展示生態的亮度、彰顯親民的溫度、體現規劃的力度、提升工作的效度。 挖掘文化的深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同安鎮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特別重視對優秀鄉土文化的保護利用,曾經湮沒無聞的莊寨文化、建筑文化、耕讀文化重新活躍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 同安鎮有大小莊寨21座,過去一度荒廢。近幾年,鎮黨委、鎮政府加強對莊寨的保護和利用,不但促進文旅經濟發展,還獲得不少榮譽。其中,愛荊莊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青石寨成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傳承深厚的建筑文化、擦亮“建筑之鄉”名片,2022年,同安鎮籌資建造了福建省首家建筑文化博物館。館內展示空間約800平方米,設有傳統建筑藝術館、建筑書院、建筑名人館等3個展廳,展出木雕、石雕、瓦雕等當地傳統建筑藝術品,以及銅、鐵、瓷、漆等建筑構件,年代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令人驚嘆。 為了展示深厚的農耕文化,同安鎮政府改造洋中村舊糧站,建設了米食博物館,占地200平方米,設置了米食文化展示區、米食工坊、米食餐吧等區域,具有文物收藏、手工體驗、美食品嘗等功能。米食品牌的名字起得也很好,叫做“粿泰閩安”。其中,“粿”是米食產品的統稱;“閩”代表八閩大地;“泰”和“安”是永泰和同安,也有康泰、安寧的意思,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安鎮通過對莊寨文化、建筑文化、耕讀文化的保護、傳承、活化,增強了同安人的文化自信,帶動了文旅經濟發展,促進了文化振興。 展示生態的亮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同安鎮生態資源豐富,山水秀麗,田園秀美。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鎮黨委、鎮政府采取多種舉措對生態資源進行價值化開發,使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圍繞油茶、細茶種植和旅游開發等業態,同安鎮積極培育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目前已培育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全鎮油茶種植面積近萬畝,其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福建勝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西安村有3100多畝油茶種植基地,“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共同富裕經營模式,總產值約9600萬元。全鎮茶葉種植面積9200畝,年產毛茶3940噸,產業鏈產值約2.9億元,惠及11個行政村1130多戶村民。鄉村旅游業態發展也粗具規模,同安鄉村游、莊寨游逐漸成為永泰全域旅游新熱點,年接待游客70.8萬人次。 在同安鎮黨委、鎮政府引導下,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2022年實現財政收入685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元。通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逐漸走上生態振興、產業振興的道路。 彰顯親民的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工作和決策必須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做到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同安鎮以民為本,堅持親民、富民、為民,統籌推進民生建設、黨的建設等工作,推動人才振興、組織振興。 鞏固民生福祉方面,同安鎮以“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為理念,傾聽民聲、與民共建。2022年,同安鎮投資2200多萬元,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傳統村落打造、集鎮環境整治、公園廣場建設等22個項目,營造整潔、有溫度的鄉村面貌,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安全。 加強黨的建設方面,同安鎮也以回應群眾期盼、維護群眾利益為目標。洋中村黨支部書記倪成玉表示,隨著愛荊莊、青石寨等莊寨文化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洋尾村、三捷村、洋中村等三洋片區需要聯合起來,資源共享、抱團發展。順應民意,同安鎮以黨建引領發展轉型,打破行政村區劃,成立“三洋片”中心村黨委,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推動片區抱團發展,6個村的群眾緊緊團結在中心村黨委周圍,共同舉辦莊寨保護、耕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一起助力本土特色文化傳承和品牌打造,取得良好效果。 體現規劃的力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規劃先行,以點帶面”。在同安鎮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無論以三洋片區為代表的鄉土文化的保護、傳承、活化,以西安片區為代表的生態資源的價值化開發,還是以城鎮核心區為代表的民生工程建設,都離不開鎮黨委、鎮政府對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同安鎮在鄉村振興規劃中,把鎮域空間劃分為五大片區,即城鎮核心區、同安片區、西安片區、三洋片區、文藻片區,圍繞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各片區根據自身優勢各有側重,相互嵌套,彼此照應:城鎮核心區由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商業旅游服務中心、電商物流服務中心等組成;同安片區以建筑之鄉、田園農莊為抓手,以同安村為重點,帶動片區發展,擦亮“福寨同安,建筑之鄉”旅游品牌,同安建筑文化博物館是重要組成部分;西安片區包括西安、芹草、占柄、紅陽、尾林等5個村,以高山油茶、細茶產業為核心,茶旅融合,以西安村為重點帶動片區發展,連片打造“綠野仙蹤,茶韻飄香”品牌;三洋片區以愛荊莊、青石寨、鳳凰寺、中醫藥文化為抓手,以洋中村為重點,帶動片區發展,弘揚莊寨文化,傳承中醫國粹,讓“醉美藥村,愛妻小鎮”聲名遠揚;文藻片區以仙山文化、武術文化為抓手,結合山水文化資源,以文際村為重點,帶動片區發展,打造“文藻福地,武術名村”旅游名片。沿181縣道、樟云路線和山林步道,形成環鎮旅游公路,把城鎮核心區及周邊四大片區串聯成為相互連通的有機整體。 同安鎮的鄉村振興規劃既從實際出發,立足各村各片區的基礎條件,又高瞻遠矚、整體布局、以點帶面,為同安鎮干部群眾推進鄉村振興明確方向、提供動力。 提升工作的效度 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同安鎮全面落實永泰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文旅產業融合,壯大村莊集體經濟,取得顯著成績,先后榮獲“省級林下經濟重點鄉鎮”“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福州市鄉村振興示范鎮”等稱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面對成績,同安鎮黨委、鎮政府沒有自我滿足,而是清醒地認識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難點:各村工作推進不平衡,鄉村振興試點村規劃明確、項目較多,偏遠村莊項目生成困難;農業生產效益低,綠色轉型有待進一步加強,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延伸;鄉村振興資金缺口較大,目前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如何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同安鎮迎難而上,積極采取應對辦法:實施“先進帶后進”共建行動,成立西安片區中心村黨委,用西安村、芹草村帶動占柄村、尾林村、紅陽村共同發展;建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示范帶動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種養小循環庭院經濟,整村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并統一對接市場,打造共享品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信用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聯合,推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社建設,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有序下鄉,參與鄉村產業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恪盡職守、擔當作為,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同安鎮在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過程中體現出“擔當作為、迎難而上”的精氣神。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永泰縣鄉村振興研究院)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