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華大街道繪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畫卷”
2023-06-27 10:41:0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艷 我來說兩句 |
行走在街道,聆聽每個角落唱響黨的“好聲音”,觀賞居民家門口接地氣的文藝匯演,感受民生實事傳遞出的城市溫度……鼓樓區華大街道充分利用轄區省直單位多的優勢,攜手共建單位守正創新,共同繪就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畫卷”。 “小小調解員”課堂。 群眾在干休所唱紅歌。 “行走的黨課”。本文圖片由華大街道提供 資源共享 構建理論宣傳“新高地” 近日,福建海峽銀行三山支行黨建學習館傳出陣陣掌聲,“行走的黨?!痹谶@里上課。 華大街道屏山社區黨委攜手省委政研室、省委宣傳部辦公室、《福建通訊》雜志社等黨建聯盟單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等形式共同開展學習,實行共建單位輪值制度,實現共建共享“學習型社區”。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等專題講座內容豐富、案例精彩、用語嚴謹、釋義深入淺出,對我們進一步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比A大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范躍財說。 通過“行走的黨?!毕盗兄黝}活動,華大街道打造了福建海峽銀行三山支行黨建學習館,與恒力博納黨群服務中心黨校分教學點形成南北呼應,并開展“紅色直播間”線上黨課直播、“紅色地圖”主題打卡等活動,構建理論宣傳“新高地”,助推理論宣傳工作提質擴面增效。 公益社區聯合省老年醫院,把串珠公園改造升級為黨風廉政學習教育基地“清風園”,打造“初心亭”“廉政墻”等紅色學習點,組織黨員參觀學習;琴湖社區聯合省直機關工委黨校、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省總工會等共建單位,為轄區黨員干部群眾量身打造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維度的理論宣傳教育課堂…… 一次次理論宣講,匯聚了黨建聯盟單位資源力量,用靈活的形式宣講黨的政策,以生動的群眾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百姓心田。 聯動共建 打造文化惠民“新矩陣” 投壺、射箭、投五毒、夾紅豆、套粽子……上周,由華大街道綜合文化站承辦的“情暖屏東城——小區鄰里一家親,粽香情深慶端午”主題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學了包粽子,玩了游園會,活動有趣又有心,關鍵是增進了鄰里感情,現場十分熱鬧?!逼翓|社區居民張利冬說,自己當了一回“老頑童”?;顒又?,志愿者與小區居民歡聚一堂,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熱鬧的豈止這一天?!睆埨f,近年來,華大街道文體活動越發豐富多彩。 華大街道綜合文化站與福建省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鼓樓區攝影家協會等團體共建共享,成立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打造集紅色文化、傳統文藝、現代時尚于一體的文化陣地和文化品牌。 華大街道綜合文化站舉辦《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讀書分享會等紅色精品節目,吸收越劇、腰鼓、錢棍舞等非遺特色項目,引進集賢讀誦社、紅楓榕城藝術團等文化團體,輻射帶動各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廣泛開展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公益社區邀請轄區黨員、黨建聯盟單位黨員、居民,攜手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 關愛金秋送溫暖”“我為‘七一’增光輝”“不忘初心,高唱紅歌”等紅色主題文藝活動。 體育中心社區利用共建單位福建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場地,開展“擁抱陽光 健康成長”三八節親子運動會、“濃情拗九 孝暖榕城”等惠民文體活動。 一場場文體活動,在聯動共建中激活黨組織活力,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多元共治 繪就社會治理“同心圓” “小朋友們,人字怎么寫?”“一撇一捺?!薄皩?。生活中、社會上,我們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撐的?!?月起,每周日上午,思兒亭社區都開展“小小調解員”課堂。 思兒亭社區依托“劉倩文調解室”建立“蒲公英普法驛站”,聯合法務特派員、社會治理市民委員會成員、心理咨詢師等志愿者,開辦“小小調解員”課堂,把孩子們培養成同齡人之間、家庭內外關系的“調和劑”。 “我們希望讓未成年人成為身心健康、勇于擔當的一朵朵法治‘蒲公英’,把法治的種子撒向幸福之城,賡續傳承志愿普法精神。”思兒亭社區黨委書記劉倩文說。 志愿服務隊伍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華大街道共有志愿服務隊伍73支、志愿者3000多人,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今年,華大街道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成立由街道班子領導、機關支部黨員、社區干部等60多人組成的屏東城小區黨員志愿服務隊,實行黨員干部包樓棟,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在華大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同向發力。街道充分挖掘省直單位等優勢資源,在9個社區組建社會治理市民委員會、法務特派員工作站,與“巢鳳英勞模工作室”“劉倩文調解室”等多方聯動,4月以來共協調解決40多起矛盾和問題,促進轄區和諧穩定。 一樁樁為民實事,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面激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效能。(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彭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