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側記:讓非遺傳承向新而生
2023-06-14 17:40:24?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11日傍晚,散去午間的暑氣,閩侯甘蔗街道的閩都民俗園內正是熱鬧的時刻。“千錘百煉”的肉燕皮制作展示、扇面漂漆互動體驗、木根雕、青紅酒……2023年閩侯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舉行,數十個閩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民俗園內盛大“聚會”,向市民們展示了豐富的閩侯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八閩首邑,擁有5000年曇石山文化積淀的閩侯縣非遺“家底豐厚”:擁有省級非遺項目4項、市級16項、縣級47項,市級非遺項目傳承基地7個。11日,閩侯縣通過節目表演、集市展示、體驗互動等多種方式,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小朋友專心體驗泥塑制作。通訊員 吳心鈺 攝 校地合作 讓非遺更智慧 藍、紅、黃、綠……色彩繽紛的天然大漆與松節油混合后滴落水中,畫筆輕輕撥動,水上的大漆畫面也相應變化。手持紙扇沉入水中,一沉、一轉、一提,潔白的扇面立刻呈現出一幅斑斕抽象的圖案,山川河流、田園風光、花木叢林,給人無限遐想。 活動現場,由閩侯縣文化館和福建職業藝術學院通過“校地合作”引進的扇面漂漆非遺互動體驗很受歡迎,小朋友們爭先體驗這個充滿變化、“千人千面”的非遺項目。 作為福州大學城的屬地,閩侯縣在非遺傳承上充分利用高校“智慧”,借助福建職業藝術學院、省藝校等高校的藝術資源助力非遺傳承推廣。“扇面漂漆是福建職業藝術學院正在研究推廣的非遺項目,學校學生和老師現場展示扇面漂漆技術,在推廣項目的同時也為學生們提供了社會實踐的舞臺。”閩侯縣文化館館長林琳對記者說,閩侯縣還將對接高校學生為企業做工藝品創新設計、用現代審美對非遺進行二次創作,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人們與非遺的距離,將高校資源充分轉化。 向新而生 讓非遺更現代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閩侯非遺傳承的精神氣質。記者在活動現場采訪中發現,“向新而生”是閩侯非遺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關鍵所在。 閩侯橄欖蜜餞制作技藝是閩侯縣傳承百年的非遺項目。歷經百年傳承,這項技藝仍在不斷加入創新元素,根據市場需求與時俱進。 “傳統制作的‘慢功夫’依然保留,但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多種不同口味,讓客戶的選擇面更廣。”大世界橄欖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鄭秀麗對記者說,橄欖蜜餞的制作過程既保留了49天慢制作的匠心,又將傳統鹽漬工藝轉化為單體速凍技術和太陽能熱泵烘干技術,改善蜜餞口感,且充分保留了果肉的營養成分。 來自喜娘世家的福建省非遺傳承人陳香蘭也不斷根據時代變化精進業務。“婚禮上,喜娘的表現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把‘感恩’‘寬容’‘孝敬’這些促進家庭幸福和睦的因素,更好地融入喜娘的主持中。”讓陳香蘭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加入到了喜娘隊伍中,讓她看到了非遺項目傳承的希望。 走進社區 讓非遺更親民 只有融入時代氣息、走進日常生活,非遺魅力才能被感知,技藝才能代代傳承。 為了讓非遺成果全民共享,閩侯縣積極組織非遺進社區、進學校等系列活動,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海峽民俗文化節”“海峽兩岸青年節”等契機組織現場體驗非遺手作等活動,大受市民歡迎。 “我經常帶孩子參加青紅酒制作等活動,讓孩子在動手中親身感知非遺的魅力,希望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能夠經常舉辦。”家住閩侯甘蔗街道的蘇女士對記者說。 近年來,年輕傳承人正在成為短視頻、直播平臺上非遺文化傳承、傳播的主力軍。與時俱進的閩侯今年也首次在活動中引入直播,閩侯角梳、閩侯線面、脫胎漆器等近百種非遺產品通過“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線上直播帶貨。 “讓每種產品的非遺技藝傳承人‘露臉’介紹產品特色,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近百種商品一個小時之內被一搶而空。”林琳對記者說,“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很濃,社交網絡正好為二者搭建了橋梁。作為公共文化部門,閩侯縣文化館將為非遺傳承人、非遺項目搭建更多溝通、交流、提升的平臺,同時深入挖掘非遺新項目,舉辦更多形式豐富有趣的非遺活動,讓非遺文化‘飛入百姓家’”。(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蘇楓 張存金 范志鳳) |
相關閱讀:
- [06-12] 中國(閩侯)工藝品創新創意平臺投入運營 實現線上觀展洽談
- [06-06] @閩侯車主,高考期間請繞行
- [06-06] 閩侯這些房子提前完成交付!
- [06-12] 閩侯法院掀起“執行風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