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廷坪塘里村點“綠”成金 推動農文旅協同發展
2023-04-20 16:25:05?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四川有理塘,我們閩侯有塘里。年初以來,村里共吸引上萬游客前來游玩,營業額達100萬元。”18日,閩侯縣廷坪鄉塘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能存激動地說。 近年來,塘里村打造的“溪塘里美”旅游名片,已然成為讓村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鄉村振興金鑰匙。 塘里村山清水秀。 美麗生態 催生“美麗經濟” 一入塘里村,處處皆風景。保存良好的古民居依山而建、臨水而設,堆疊出一幅錯落有致的美麗圖畫;依山傍溪的紅旗渠,形成“渠在天上走,溪在地下流”的獨特人文景觀;古樸精致的塘里廊橋如長虹臥波,橫跨在溪流兩岸,動靜交融、相映成趣……這幅美麗畫卷給古村抹上詩意盎然的底色。 除現有的資源外,去年起,村里陸續增加了多個文旅體驗項目。其中,人氣爆火的塘里溪露營地從去年8月開始建設,現已進入試營業階段。這里充滿了田園情調,適宜圍爐煮茶,一邊吃著小食,一邊聽著潺潺溪水聲,看著遠處炊煙裊裊的民房,相當愜意。 與塘里溪露營地隔溪相望的,便是“溪溪塘里”民宿。它共有2棟獨立院落,是在原有古厝的基礎上修繕而成,在保留了古樸韻味的同時,還融合了現代的極簡木質風格,可同時接納約50名游客。民宿的建成,讓游客可以延長游玩時間,以便他們能更加深入地享受山野之趣。 此外,在民宿旁,還有回鄉青年將自己的舊居重新打理,形成一處小賣鋪和共享茶桌,為村里增添濃濃的人情鄉土味。 “將美麗生態轉化為‘美麗經濟’,讓村民盡享綠水青山的生態福利,形成生態保護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是我們確定以農旅融合為發展核心的初衷。”鄭能存說,打造“溪塘里美”的旅游名片也成了全村人的共識。 確定這一理念后,村干部和村民一道,借助村內塘里溪的天然優勢,以“水”為引,對村內古驛道、冰臼群、古村落建筑群和劈山鑿石而成的紅旗渠等歷史遺存,展開保護行動;同時,完成親水平臺、沿溪休閑步道、紅旗渠瀑布等配套項目的建設,一步步喚醒村里沉睡的好資源。 煥新后的塘里村,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取景地,2020年入圍第4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創投單元的電影短片《秀青》也在塘里村開機。塘里村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厚的人文底蘊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通過影視的力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村里老屋改為茶室供游客休憩。 文旅產業 帶旺“廷坪山貨” “文旅產業的興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溪塘里美’的旅游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廷坪山貨’打通了另一條出山的銷路。”鄭能存說。 早在2018年,村黨支部就積極推動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等專家學者來村指導謀劃。2019年,村黨支部牽頭邀約21戶村民與福建省溪塘里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合作,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授信農戶小額貸款1000萬元,為30名困難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和農業技術。農戶只需要保障有機蔬菜和農牧產品的品質,推廣和銷售則由公司負責,實現每戶村民年增收約3.5萬元,不僅有效重塑鄉村生產方式,探索農業新途徑,還助力打造“溪塘里美”主導的農產品牌。在村里的“廷坪山貨”農產品展銷平臺,當地的優質地瓜粉、芋面、蘑菇、土雞土鴨紛紛被客人帶回家,去年銷售額達45萬元。 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還嘗試利用村內現有的古樹、古橋、古驛道、冰臼群等歷史遺存,打造生態觀光旅游,配套農業生產體驗區,讓市民下鄉感受田園采摘的趣味,延伸農業的發展途徑。 人才資源 賦能鄉村振興 “在農旅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塘里村精準定位本土鄉村文化,以人才振興助力文化振興。”廷坪鄉黨委組織、宣傳委員徐輝說,其中包括充分利用福州大學城駐地優勢,與閩江學院達成合作,深入挖掘村內畬族文化元素,進行文創產品及畬族服飾開發,創作出刺繡抱枕、手機殼、杯墊等特色產品。村里還積極對接各類教育機構,提供場地開展寫生、攝影等夏令營活動,先后建立了閩江學院大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閩江學院大學生創作基地,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產學實驗基地等研學、游學基地,探索具有廷坪特色的農文旅協同發展模式,賦能鄉村振興。2022年,塘里村財政收入達到52.27萬元,同比增長496.9%。 2020年,塘里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2021年,塘里村列入閩侯縣鄉村振興試點村、廷坪鄉“汶合至塘里鄉村振興示范帶”三個基點村之一。 鄭能存透露,目前,他們除了計劃構建完善的鄉村特色解說系統,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和管理水平外,還帶領村民在村內的房前屋后種植500多棵不同品種的福建山櫻花,力爭打造“櫻花古村落”。同時,他們將積極對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計劃在村內種植玫瑰花,持續打造“鮮花網紅打卡點”。(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徐輝/文記者 石美祥/攝) |
相關閱讀:
- [04-17] 閩侯檢察將聽證會“搬”到群眾家門口
- [04-13] 總投資超8億元!閩侯又一物流中心即將投用!
- [04-10] 閩侯首屆金魚直播節啟幕
- [04-07] 長樂閩侯聯調集中值班管理試運行 助力提質增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