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滿盾村大力發展生態種養鋪就致富新路
2023-04-14 09:30:0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近日,在羅源縣中房鎮滿盾村長晟立體農業綜合種養基地內,農戶們搶抓“黃金時期”,集中投放蝦苗,一箱箱生龍活虎的小龍蝦苗緩緩地投放到荷塘里,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滿盾村是革命老區村,先輩們揮灑熱血、勇于奮斗的精神在這里代代相傳。近年來,滿盾村充分發揮當地“紅綠”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荷花+龍蝦”生態種養模式,為村里增加了一道荷花美景的同時,也為村民創造了一條致富新路。 傳承紅色基因 賦能鄉村振興 1934年8月14日,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率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及地方工農武裝4000多人攻克羅源縣城,殲敵1050多人。8月17日,紅軍到達滿盾寶勝山,國民黨第49師伍誠仁部尾隨而至。 紅軍聞訊后,決定主力立即撤離滿盾向寧德進發,同時留下一團800余人與地方武裝80多人,利用滿盾地區復雜的地形設下埋伏阻擊敵人,重創敵49師291團、294團的五個連,擊斃180多人,滿盾因這場阻擊戰光榮載入史冊。 滿盾村村委會常務副主任卓成斌自小聽著長輩口中的紅軍故事長大,紅色火種也在他的心中埋下,自2015年擔任村干部后,他便開始謀劃以紅色文化賦能滿盾村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 為此,卓成斌與中房鎮溝通、咨詢黨史專家,在羅源縣老區辦的支持下,依山打造了滿盾阻擊戰紀念公園。“通往紀念碑的臺階,先是19級,接著是34級,紀念碑的高度是8.17米,連起來寓意1934年8月17日。”卓成斌介紹道,2020年,紀念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已接待了近萬名黨員干部、游客來此參觀。 同時,在來自福州市審計局的鄉村振興指導員林先的爭取和推動下,滿盾村陸續籌集到35萬元用于修復被洪水沖毀的下塅尾橋、20萬元用于改造村級自來水管網,并提升村部基礎設施及周邊人居環境。 發揮生態優勢 推動立體養殖 “紅”是老區村鮮明的底色,“綠”是老區村發展的優勢。滿盾村海拔562米,全年平均氣溫20℃,村內水田肥沃,大面積種植茭白,素有“茭白之鄉”的美譽。如何利用好環境資源,提升綠色經濟價值,點“綠”成“金”?滿盾村有一套——打造“荷蝦共生”的立體養殖模式。 長晟立體農業綜合種養基地于2017年落地滿盾村,基地的經營者鄭長鳴來自福清。談起來到滿盾村的原因,他說,整個中房鎮沒有工業企業,青山環繞,水質好;滿盾村有連片的農田,周邊還能接入山泉水,為農漁綜合立體養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于是,鄭長鳴投資近千萬元,打造了800畝荷花田,積極推動“荷花+小龍蝦”產業模式。“塘中養荷,荷下游蝦,這樣不僅荷花季節可供游客觀賞,養殖出的‘荷花蝦’個大鮮亮,肉質鮮美,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鄭長鳴說,開春以來基地就開始投放蝦苗,小龍蝦生長期一般在3月至9月,每年可收獲兩季,主要銷往寧德,一年下來可產10萬公斤小龍蝦。目前,滿盾村有十幾戶村民跟著鄭長鳴從事“荷蝦”養殖,年均收入增加2萬元左右。 活化利用古厝 老區煥發活力 滿盾村不僅生態環境優越,還有連片的古厝依山而建,青磚飛檐馬鞍墻,氣勢磅礴,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 “滿盾村2019年被列入國家第五批傳統古村名錄,村里較好地保存了30多棟古厝,以村西北連片的古厝群最為壯觀。古厝群共有5座古宅,由清朝雍正年間卓澤祿家族建成,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卓成斌介紹,去年村兩委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對5棟具有代表性的古厝和古道開展保護性修繕工作。村里還組織鄉賢回鄉成立了古厝保護理事會,鼓勵村民集資為古厝的公共部分進行修繕。 接下來,滿盾村將根據古建筑特點進行活化利用,打造名人故居展廳和村落文化展示館等,進一步盤活當地歷史文化資源,讓革命老區村煥發新活力。(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黃金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