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蠶豆、春筍清明上市,鮑魚投苗獲央視關注
2023-04-06 16:19:18?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日前,福州出臺八條措施促進糧食生產。清明節前后,連江糧菜魚迎來春收春耕季:馬鼻鎮2000畝蠶豆、蓼沿鄉3萬畝春筍搶“鮮”上市;5日,央視財經頻道聚焦福州“海上糧倉”——鮑魚產業開啟海上“春耕”。 馬鼻蠶豆喜豐收。 2000多畝蠶豆變“金豆” 蠶豆,是糧食、蔬菜、飼料和綠肥兼用的農作物,因豆莢形似老蠶而得名。據《太平御覽》記載,蠶豆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期傳入我國。我國蠶豆種植面積、產量位居全球前列。 連日來,在馬鼻鎮村前村,不少村民冒著小雨穿梭在半人高的蠶豆叢中,嫻熟地采摘蠶豆莢。“我今年種了280畝蠶豆,根據市場行情,預計能帶來50多萬元的利潤。”雨點家庭農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批蠶豆于去年10月播種,現在開始分批采收,采收期可持續到4月中旬。 據了解,馬鼻鎮海拔適中,氣候濕潤,種出的蠶豆豆大皮薄、口感清甜,深受市場歡迎,上市初期每公斤收購價約為7元。 據悉,馬鼻鎮共有2000多畝蠶豆種植地,每畝產量約為1500公斤,每畝產值7000元左右,總產值達1500萬元,已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金豆”。 “目前,全鎮有8500多畝農田,在去年秋冬季時種植了蠶豆、花菜以及白菜等蔬菜。”馬鼻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功新告訴記者,馬鼻鎮通過土地流轉進行“早稻—再生稻—蔬菜”的作物輪種,實現春收蠶豆、夏收稻谷,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時,豐富市民“菜籃子”。 連江還鼓勵農戶、種植大戶加大對冬閑田的開發利用,推廣“早稻—再生稻—油菜花”“早稻—晚稻—蔬菜”“中稻—蔬菜”等耕作模式,實現“一地雙收”“一地三收”,不斷拓寬群眾的致富路,助力鄉村振興。 蓼沿竹筍搶“鮮”上市。 3萬畝春筍變“土黃金” 同樣奏響“豐收曲”的,還有蓼沿鄉。 眼下,蓼沿鄉3萬畝春筍陸續破土而出,呈現一派豐收景象。在蓼沿鄉溪東村,數百畝蒼翠欲滴的竹林涌起綠色浪潮。在竹林深處,村民根據經驗尋找剛剛“冒尖”的春筍,熟練地用筍鍬將其從泥土中挖出。在經過清洗、削筍、稱重等工序后,春筍直達市民餐桌。 春筍不僅是餐桌上的應季美食,還是當地村民的“土黃金”。過去從事石板材行業的村民紛紛舍“石”取“竹”,通過發展竹筍產業,吃起了“生態飯”。依靠采筍,村民每年可增收上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目前村合作社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收購帶殼春筍,這段時間以來,我賺了近千元。”村民鄭金財說。 目前,春筍市面價格為每公斤12元,采收期從4月至6月。4月中旬,蓼沿鄉的春筍將達到豐產期,每畝可產2000公斤。 “蓼沿地處山區,氣候、土壤條件適宜,春筍肉質細嫩、清脆可口,加上今年雨量較少,口感更加清甜。”蓼沿村支部書記劉清俤介紹,蓼沿春筍不僅供應福州本地市場,還遠銷寧德以及新疆、云南等。 20億粒鮑魚變“海上糧倉” 陸上糧倉春收,“海上糧倉”春耕。5日,央視以《福建連江:鮑魚苗陸續入海 養殖戶開啟海上“春耕”》為題進行了報道。 據央視報道,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鮑魚產量約占全國的1/3。每年清明前后,是鮑魚投苗的最好時節。連江今年鮑魚投苗量預計達到20億粒,其中自主培育的鮑魚新品種綠盤鮑約占6億粒。技術人員介紹,綠盤鮑耐高溫,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出肉率也比傳統鮑魚高。得益于優質的鮑魚苗種,去年連江鮑魚養殖量達5.4萬噸。 與此同時,鮑魚產業正邁向精深加工。“鮑魚進行粗加工,價格會提高一至兩倍;精深加工的話,會提高二到三倍;如果是鮑魚肽等海洋生物提取的加工,會提高五至六倍。”連江縣鮑魚行業協會會長江銘福說。(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曾心 陳成志/文 連江融媒體供圖) |
相關閱讀:
- [04-04] 揭牌!和所有連江人有關!
- [04-04] 148套!連江這里交房啦!
- [04-04] 連江娃傳承非遺錢箭舞 將作為課間操進行推廣
- [03-31] 連江法院開展“春雷”執行專項行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