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趕海正當時 泥橇來助力
2023-03-28 17:31:13?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漁民乘著泥橇趕海。(連江融媒體中心供圖) 落潮時分,連江縣馬鼻鎮灘涂上,漁民們頭戴斗笠、挽起褲腳,駕駛泥橇賣力滑行著,貝類、蟹類、跳跳魚逐一進入視野。“一上午的收成還不錯,能賺個300多元,多虧了這個法寶。”借助泥橇,漁民陳玉華在灘涂中如履平地。 泥橇又稱“木馬”,是福建沿海漁民趕小海的工具,人們常用它抓跳跳魚、蟶子。在灘涂上,漁民左腿跪在木板上,右腿一蹬,泥橇便快速滑行,時速可達20公里,省時又省力,因此也被稱為“海上自行車”“海上滑板車”。 27日,在馬鼻鎮玉井村巷子深處的手藝工坊,“連江泥橇制作第一人”陳承桂精心挑選著用來制作泥橇底部的木材。作為泥橇制作工藝的第二代傳人,今年87歲的陳承桂在2017年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制作好的泥橇形狀狹長,前端呈上翹狀,長約1.8米,寬18厘米,高55厘米,形似雪橇,在前部還設計有扶手用于把握方向。 看似簡單的泥橇,在制作中有著嚴謹的工序。“無論是工具、木材的選擇,還是劃線挖木、榫卯固定等制作過程,都需反復修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樣做出來的泥橇管用10年呢。”有著50多年制作經驗的陳承桂介紹,僅大小工具就有數十種,而且泥橇底部的木板要選有一定弧度的杉木,上翹的部分要用墨斗和專門的模具畫線,再用鋸子、刨子等“挖”出來。泥橇的連接處采用傳統的榫卯結構,用竹釘固定,這樣就不容易被海水腐蝕。 據介紹,泥橇的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在400年前還是戚家軍戰勝倭寇的秘密武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據了馬鼻海域中的一個小島,退潮時小島四周都是灘涂,不好行走。連江抗倭名將陳第獻上《平倭策》,提出采取泥橇戰術。最終,乘著泥橇的戚家軍如同騎上戰馬,在灘涂上痛擊倭寇,大獲全勝,上演抗倭“木馬計”。 眼下,泥橇融入了娛樂、健身、競技等元素,人們用其在灘涂上嬉戲、競技。“我們計劃今年重啟泥橇速滑比賽,發展泥橇體驗旅游,讓更多人走近了解這個非遺項目。”馬鼻鎮有關負責人說。 |
相關閱讀:
- [03-27] 連江:科技護航春耕忙 田野煥發新氣象
- [03-27] 連江打造全國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樣板
- [03-24] 連江縣委書記陳勁松率縣黨政代表團開展調研考察活動
- [03-23] 連江法院開展普法宣傳 守護江河湖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