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潮奔涌 才聚鼓樓
2023-03-10 10:23:0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陳艷 我來說兩句 |
福州軟件園福山數字人才港。福州日報記者 池遠攝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自古以來,概莫能外。今天的鼓樓,正大力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區戰略,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聚才新格局,凝聚起澎湃的發展動能。 2022年,鼓樓獲得“福州市優秀人才工作單位”“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優秀申報單位”等榮譽。 引: 聚焦發展,人才落子有方 “如果是你,會怎么選擇?”一堂語文課上,在學到辛棄疾的詩詞時,教師嚴晗銘拋出問題,將學生們的思緒引到南宋,進行了一番別樣的解讀。 畢業于復旦大學的嚴晗銘是延安中學教育集團引進的語文老師。在他看來,語文不僅是語言的工具,也是社會、人生的學問。他用自己的學識去充實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 眼下,奮力建設一流教育強區的鼓樓,正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投身其中,嚴晗銘就是挺膺擔當的一員。他兼顧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努力超越“教書”,走向“育人”。 發展指向哪里,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里。近年來,鼓樓區堅持以人才推動發展,聚焦發展需求,把握引才方向。 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鼓樓緊扣新一代信息技術、光電信息、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積極引進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動員22名人才申報國家級人才項目,新增國家級人才3名,申報數與入選數均居全市第一;新增省高層次ABC類人才26名、“榕創之星”6名、高技能人才1020名。 聚焦擴大人口規模,鼓樓廣泛吸納青年英才,新認定省工科類、市“雙一流”等各類人才745人,兌現各類資金補助1166萬元;依托“好年華 聚福州”平臺,常態化舉辦招聘活動,發布崗位1萬余個;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積極組織青創項目路演、參賽。 聚焦社會事業需要,鼓樓大力引進教育人才,引育省名校長5人、正高級教師8人、特級教師8人、市區領銜名師17人;推進衛健人才隊伍建設,與省市醫院建成醫聯體12個,結成醫療聯合幫扶協作對子60個;完善“雙軌并行”社區人才培養鏈,與閩江師專合辦“社會工作者班”。 從重點產業到社會事業,鼓樓各類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齊頭并進,奏響了人才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的鏗鏘樂章。 聚: 拓寬渠道,人才有用武之地 唱戲要有戲臺,干事要有平臺。如何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樓搭建舞臺,廣開尊賢、進賢、用賢之路,讓人才有用武之地。 對于在海上執行任務的直升機而言,定位漂移是挑戰。如今,這一問題有了新突破——福建鼎旸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通用航空指揮調度綜合管理系統項目,不僅為地面指揮人員提供更有效的監控和通信,也為飛行員提供更安全的導航和引導信息。 “立項之初,我們就希望有前沿技術資源能持續助力。”鼎旸信息創始人楊與春說,在鼓樓區的指導下,公司與中科院院士、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薛永祺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通過與高端人才的交流與合作,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科研實力安上了“加速器”,順利完成一系列項目,并獲得3項發明專利授權。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鼓樓以交流活動為載體,凝聚八方人才—— 深化產學研合作,扎實推進閩都創新實驗室院士專家福州縣區行活動,促成企業與院士合作;扎實開展“揭榜掛帥”,幫助帝視科技、福芯電子等8家企業發布10項“技術榜單”,收集經緯測繪、納飛光電等5家企業7項技術需求;依托“人才福州月”,舉辦“數字經濟人才項目對接會”“法務人才與企業對接”等活動,進一步拓寬人才交流空間。 平臺是吸納人才的容器,也是干事創業的舞臺。鼓樓以驛站平臺為陣地,盤活人才資源—— 在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建成全國首個法務人才驛站,建立法務人才實訓基地,引育法務、泛法務人才3000余名;在朱紫坊基金港打造金融人才服務驛站,助力落地100個優質項目;在福州軟件園打造福山數字人才港,為各類人才提供創新創業創造服務,形成數字人才“強磁場”。 留: 優化環境,人才無后顧之憂 城以才興,才以城長。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人才的成長也需要城市的滋養。培育人才的土壤足夠豐沃,城市發展才能“一路生花”。 人才發展,政策先行。鼓樓出臺了“好年華 聚福州”智匯鼓樓人才政策“1+1+N”體系,涵蓋《鼓樓區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試行)》《“好年華 聚福州”智匯鼓樓人才行動計劃》及9項重點人才專項政策,以更有力的支持托舉人才。 “落地有‘雙一流’高校碩士研究生政策獎勵,住房有人才公寓優惠,通勤有人才直通車……”說起鼓樓的聚才“暖環境”,在福州軟件園工作的長威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葉彩群深有體會。 來自廣西的葉彩群一直有租房的需求。去年9月,融僑悅城人才公寓的配租工作啟動,她第一時間報名。“很快就選房了,幾乎可以拎包入住。”葉彩群說,嶄新的公寓不僅條件好,優惠力度也很大,為她節省了不少生活成本。每天上下班時間,還有人才直通車往返于福州軟件園和東二環融僑悅城人才公寓,為園區人才提供通勤服務。 人才競爭的關鍵,是環境之爭,也是服務之爭。 鼓樓創新推出“鼓樓文儒卡”,整合全區人才政策和服務資源,提供健康醫療等37項專屬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快僑城廣場和青年人才公寓裝修,幫助250名人才申報市級人才公寓;精準對接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需求,39名人才子女入讀區屬優質學校……后顧之憂減少了,干事創業勁頭更足了,越來越多人才把才智貢獻給鼓樓,把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鼓樓。 把握人才發展導向,鼓樓還成立了高層次人才法律顧問團,選派金融助理,持續舉辦重點企業高管培訓班,并從優秀人才中推薦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3名。 一系列舉措涵養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著力把鼓樓打造成人才向往之地、奔流之地,人聚產興的故事正在翻開新的篇章。(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彭輝) 鼓樓區“人才福州月”活動上,引進青年人才代表分享就業經歷。 福州日報記者 池遠 攝 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人才驛站。福州日報記者 池遠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