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閩清”文旅新品牌亮相
2023-03-06 15:09:46?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昨日上午,閩清縣省璜鎮古堡娘寨里傳來陣陣悠揚的樂聲,熱鬧非凡。2023年閩清鄉村旅游季暨“娘寨家在·她鄉與她”娘寨鄉村文化旅游節拉開大幕,“福地閩清”又一底蘊深厚多彩的鄉村文旅特色新品牌走向大家視野。本次文化旅游節由閩清縣人民政府主辦,閩清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省璜鎮人民政府、閩清縣婦女聯合會承辦,福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省璜鎮良寨村村民委員會執行。 據了解,“娘寨家在·她鄉與她”娘寨鄉村文化旅游節以“娘寨家在·她鄉與她”為主題,聚焦“家文化”“故鄉”“母親”“巾幗”等關鍵詞,向大家展現數百年前娘寨始創者鄭春娘的勵志故事,致敬“她精神”,充分展現省璜鎮以娘寨為代表的“家文化”底蘊和“她力量”魅力。 ![]() “娘寨”寶藏 女性精神 福州閩清縣省璜鎮良寨村的著名景點古堡娘寨建于清朝,是迄今已知我國唯一由婦人獨立主持建造并保存至今、集居住生活和防御功能于一體的古寨堡。 這座深山里的莊寨,歷經360多年,至今保持著宏偉雄姿,如同一部濃縮的歷史,彰顯我國古代婦女的智慧和堅強。作為富有“女性力量”的傳奇色彩之地,娘寨猶如一座燈塔,守護著這里的世世代代。 近年來,閩清縣政府牽頭對娘寨進行修復,目前娘寨已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傳統古村落民居”。這座寶藏古建筑與其背后自立自強的女性精神,正走出大山,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 近年來,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閩清縣鄉村旅游季活動逐年推進。結合即將到來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今年旅游季活動首站便定在閩清縣省璜鎮的地標建筑——娘寨。 好戲連臺 精彩紛呈 開場,舞蹈《花開新時代》掀起了現場熱鬧的氛圍,而后,沙畫宣傳片《娘寨》彰顯了閩清娘寨百年歷史底蘊,一抹一畫間,濃濃的閩地山村風情鋪展于眼前。 舞蹈《簡書》向觀眾展現了深沉又熱烈的娘寨風情,紅與黑的撞色,曼妙的舞姿,搭配古風舞扇動作,再現傳統文化魅力;省璜鎮推出的旅游宣傳推介曲《她鄉》,以村居、非遺項目、文旅景點、特色農產品為創作元素,一字一句將省璜鎮的絕美風光唱給大家聽…… 開幕式上,主辦方還向大家推薦了一批“福地閩清”特色鄉村美食、優質土特產、精品旅游線路和景點,并播放參觀路線推介視頻,展現閩清省璜良寨村鄉村文旅新形象,充分挖掘省璜的“她”文化、閩清的禮樂文化、民風民俗和秀美風光。 近年來,福州市不斷推進古厝保護工作。作為擁有多個古厝的山水福地和歷史文化名城,閩清縣正在努力保護古厝文化,打好古厝牌,讓游客在山水與古厝間感受閩清福地福韻。 接下來,閩清還將持續挖掘片區內禮樂、僑鄉、狀元、宗祠等文化,依托農村田園自然風光和特色民居古宅,為“福地閩清”旅游品牌注入靈魂。 ![]() 游園打卡 趣味十足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娘寨好市”奇妙集市、“廊游娘寨”趣游戲等福氣游園活動,充分展現閩清鄉村旅游的多彩內容。 現場的各種特色美食令人目不暇接,香糟鴨、糟鴨爪、蔥餅、煮粉干、蚵豆腐等閩清美食紛紛“出攤”,鮮香四溢。眾人紛紛排隊品嘗,不少游客把所有攤位都逛了一遍,直呼“太好吃了”。 著名的非遺美食省璜香糟鴨攤位前一直人頭攢動,一筐筐鴨爪、鴨子、鴨翅被熱情的游客一掃而空。“擺攤兩小時賣了上百斤,特別忙!”攤主告訴記者,香糟鴨風味獨特,十分受大家喜愛。 “鼠曲草是春天特有的,我們去田里摘來做糕點,家家戶戶都會做。”當地村民王四妹在場邊搭了個小小的煎餅攤,售賣自己制作的鼠曲粿、芋頭粿等閩清特色美食。 茶香果甜,暖意融融,現場的“有福茶室”帶來了別樣的文旅體驗。一圍爐火、一壺暖茶、幾盤點心,游客們結伴而坐,圍爐煮茶,感受鄉村旅游喜慶熱鬧的氛圍,十分溫馨。 除了美食,“娘寨家在·她鄉與她”娘寨鄉村文化旅游節還精心布置了手作體驗打卡點,提供香囊、斗笠、燈籠等手工制作體驗項目,讓大家感受傳統手工的魅力與智慧。 “閩清省璜被譽為‘斗笠之鄉’,我們非常希望這項精巧的鄉土手工技藝可以為更多人所知!”正在傳授編制斗笠技巧的老師傅表示,制作斗笠看似簡單,得經過大大小小三十六道工序,需要認真鉆研。 ![]() 巾幗現身 風華熠熠 娘寨是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兼具“家文化”和“她力量”的古厝珍存范本。 活動現場,為凝聚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干,主辦方舉辦了“娘寨家在·巾幗女子圖鑒”文化IP首發儀式,并請其中三位形象原型、杰出女性代表登臺發言。 據了解,“娘寨家在·她鄉與她”娘寨鄉村文化旅游節推出的首批“巾幗女子圖鑒”是四個性格各具特色的Q版動漫形象,以娘寨祖奶,世界散打冠軍、90后閩清姑娘林慧敏,福州米亞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碧蘭,基層女性參與鄉村振興代表魏存蓮為人物原型。 昨日上午,林慧敏、王碧蘭、魏存蓮來到現場發言,在展現扎根基層、向陽生長的女性光輝的同時,也講述了各自對娘寨精神的理解。 “我是地道的閩清省璜人,我從閩清走出,這次再回到閩清,正是娘寨祖奶的精神影響了后來的我們。”林慧敏表示,勇敢和堅定,就是娘寨精神教給她的第一課。 為展現以鄭春娘為代表的女性巾幗不讓須眉、有勇有謀的“她力量”,“娘寨家在·她鄉與她”娘寨鄉村文化旅游節緊緊把握“女性當強”的精神內核,為娘寨文旅發展刻上“她”的符號,形成一股區域文化認知的新潮流。 ![]() 相關鏈接 鄭春娘和娘寨的故事 娘寨的得名緣于一個真實的故事。相傳,360多年前,在清順治年間,從河南遷居于此的張姓家族家業日興,富足興旺。但樹大招風,勢單力薄的張家被鄰縣的一伙土匪盯上,遭到洗劫,只有鄭春娘和10歲的孫兒因外出逃過一劫。 面對廢墟,他們沒有離開,而是割草搭棚,留守故園。生活雖艱辛,但在鄭春娘的努力操持下,日子慢慢好轉了起來,而她心里一直想著重建家園。 有一天,鄭春娘走在離家不遠的山路上,意外發現一處風水甚好的山包。于是,鄭春娘定此為新寨址,請來鄉鄰工匠,開工建寨。汲取之前家破人亡的教訓,鄭春娘主持設計建寨時,將防匪防盜的防御設施融入建筑的構筑中,最終建起了一座集生活、防御功能于一體的龜形土石木結構莊寨。該建筑約有兩層高、100多間房,堅固古樸,雄偉壯觀。緊接著,鄭春娘喬遷新居,多年后孫兒成婚。歷經三代單傳后,張姓逐漸人丁興旺起來。 如今,張氏子孫遍布大江南北。后人為紀念鄭春娘建寨的功績,將莊寨取名為古堡“娘寨”,并將該村取名為娘寨村,后又改名為良寨村。(記者 藍秀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