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福州的特色經濟作物,福州人婚嫁、過節也都少不了它。眼下又到福州甘蔗上市季,在連江縣蓼沿鄉,甘蔗將制成朗姆酒遠銷美國、日本等國際市場。
種下糖罐子
農民喜豐收
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我國近90%食糖為甘蔗糖。福建、福州種蔗制糖歷史悠久。劉歆《西京雜記》曾記載:“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石蜜即固態蔗糖,此處高帝為漢高祖。
近日,記者來到蓼沿鄉溪東村,只見一排排甘蔗筆直地挺立在田間地頭。蔗農們挖蔗、削葉、捆綁、搬運,勾勒出了一派豐收景象。
“去年是我們第一年試種,產出的甘蔗皮薄肉多、汁甜水足,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望著一根根甘蔗,蔗農鄭遠文的臉上滿是喜悅。
據他介紹,本次種植的甘蔗品種為臺灣黑皮蔗,外皮黑色,口感爽脆甘甜,汁水充足,糖分高。目前,溪東村6畝甘蔗均已試種成功,總產量共計15噸,每畝凈利潤達到4630元。
“本次種植的甘蔗將全部出售給連江莊臣釀酒(福建)有限公司,后期經過發酵蒸餾做成朗姆酒。”蓼沿鄉黨委副書記林朝暉告訴記者,去年初,蓼沿鄉依托連江“黨建賦能,振興深藍”1+5專項行動,與連江莊臣釀酒(福建)有限公司簽訂了包銷+鄉村振興基金協議,進行甘蔗試點種植,以實際行動協調解決甘蔗從種植到銷售遇到的難題。
變身酒罐子
出海淘金
據了解,甘蔗也是制作朗姆酒等酒類的重要原料。“一根甘蔗直接售賣或者加工成傳統白糖,只能賣幾元錢,產品附加值低。可如果用來制作成酒就不一樣了。”連江莊臣釀酒(福建)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灼華告訴記者,為了將一根甘蔗“吃干榨凈”,他們將甘蔗制成朗姆酒,一瓶價格100多元,大大提高了甘蔗附加值。
制酒只是第一步,出海淘金是第二步。林灼華也是省級非遺項目連江下濂地瓜燒釀造工藝傳承人。“我的曾祖父,曾將地瓜燒(酒)賣到東南亞。我們這一輩要讓更多福州特色產品走出國門。”接過接力棒的林灼華,成立公司,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手藝結合,實現了地瓜燒以及朗姆酒等酒類產品遠銷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
林灼華說,在過去,他們得大老遠從廣西采購甘蔗,而從去年開始,他們選擇在連江試種,不僅解決了原料問題,也能助力當地產業發展。
“蓼沿鄉位于山區,土壤環境、氣候條件優良,種植的甘蔗品質極佳。經過采樣,本次種植的甘蔗不僅甜度達到了13度,農藥殘留檢測等均通過了出口要求。”該公司外貿出口部經理黃吉旺說,預計春節以后,這批甘蔗制成的朗姆酒就可以銷往美國等海外市場。(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陳成志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