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法院多舉措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動能
2022-12-20 11:17:1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陳巧玲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2月20日訊(通訊員 張志燈 康哲馨)福州古建筑營造技藝、福州傳統扇畫制作技藝、傳統旗袍盤扣手工制作技藝、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福州傳承著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鼓樓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精神,推行“審判引領+多元聯動+法治宣傳”工作機制,持續釋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新動能,以匠心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法治護航歷史文化傳承。 審判引領——組建專業審判團隊,推動司法專門化 組成“3員額法官+1法官助理+2書記員”的非物質文化司法保護審判團隊,聯合福建省工藝美術工業有限公司、“知創福建”福建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全省首家“福建非物質文化創造運用與司法保護工作站”,設置巡回審判點,打造“創作——運用——保護——宣傳”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自2021年設立工作站以來,鼓樓法院借助巡回審判點開庭審理3起案件,公開開庭審理了首例剪紙藝術工藝作品的著作權案,推動司法審判導向作用。 全市首例剪紙藝術工藝作品著作權案公開庭審現場 鼓樓法院供圖 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三審合一審判機制優勢,不斷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反不正當競爭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侵權證據互認制度,強化證據規則指引,積極實施調查令制度等,降低維權成本,對于惡意侵權、重復侵權的,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 多元聯動——凝聚司法服務合力,健全協同保護機制 鼓樓法院聯合多方力量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知識產權審判工藝美術工業專家庫”,引入專家參與審理,發揮專家提供專業意見作用,完善與“知創福建”平臺的協調互動機制,增強裁判的司法權威性。與公安、檢察和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建立的聯席會議機制,推動犯罪線索移送與共享,強化非物質文化與自然遺產司法保護力度。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司法、行政“雙軌制”保護,快速化解各類知識產權糾紛,確保知識產權的創造與轉化利用。2021年以來,鼓樓法院先后召開聯席會、聯合開展保護行動21場次,織密非物質文化保護網。 運用“黨建+”工作機制,與三坊七巷等社區建立黨建聯盟,推進黨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相融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更多黨員干部主動了解鼓樓非物質文化遺產、主動投入保護力量,切實推動建立非物質文化保護最基層防線。與南街街道溝通協作,設立聯動辦公室,積極融入“六類網格人員”職責,主動靠前服務,實現司法保護多向聯動、一體運行。 法治宣傳——延伸司法服務職能,推動保護走深走實 秉持“司法+”理念,組建法治宣傳志愿者隊伍,推行法官下沉社區融入社會綜合治理,定期前往三坊七巷等實地開展普法活動,根據司法實踐中遇到的非物質文化領域創作、侵權、使用等糾紛的審判經驗,精選相關保護案例,通過“以案說法”、專題普法、座談講座、上門訴訟服務、巡回審判等形式,介紹非物質文化司法保護工作情況,切實講好非物質文化保護法治故事。同時,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創作的最新成果,傾聽工藝美術大師、藝術家的法律服務需求,助推雙方良性互動,堅持走好非物質文化司法保護“最后一公里”。 “以法之名,密織非物質文化保護網,守護鼓樓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把更多的法律知識帶到群眾中去,既是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也是筑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根基的題中應有之義!”鼓樓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