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區:科教產城系一體 創新驅動放首位
2022-09-07 08:47:54?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追光而行,昂揚奮進。10年來,福州高新區入駐企業從不到1000家增加到1.5萬多家,工業產值從不到30億元增至300多億元,產業布局從項目小、結構散變為大院大所大實驗室紛紛落地、好項目爭相入駐……時間卷軸上,鋪展著高新區日新月異的歷史進程,也鐫刻下創新發展的時代印記。 6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高新區專場舉行,展現高新區發展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的福州高新區,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和實踐探索,爭當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的生力軍和動力源。 人才引育成效顯著 體制活力不斷激發 日前,福州高新區南嶼鎮“雙院士文化館”揭牌現場迎來一位特殊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雙院士文化館”所在的民居是莊文穎院士的父親、中國科學院院士莊巧生的出生地。揭牌當天,莊文穎院士被授予福州高新區“引才大使”榮譽證書,將為高新區推薦特色產業人才,指導做好鄉村振興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秉持這一理念,10年來,福州高新區不斷提升人才發展戰略格局,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創新人才舉薦機制,組建高層次人才舉薦委員會,聘請知名企業家、高層次人才擔任“引才大使”。 隨著人才源源匯聚,體制活力持續激發,高新區不斷磨合縣區、園區“雙重管理”體制,深化“管委會+公司”“互聯網+”集成審批等舉措,出臺了人才舉薦、高標準廠房招商、基金招商、“高新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全力構建“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扁平化管理模式,探索形成多園聯動、校地共建、協同創新等高質量發展路徑。 創新要素快速集聚 高新產業躍升發展 十年耕耘,碩果累累。如今,福州高新區一塊塊創新“試驗田”活力滿滿: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閩都創新實驗室、海峽實驗室、福耀科技大學等創新龍頭蓄積發展新動能;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中國(福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福州科技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陸續落地,形成“線上+線下”融通的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體系,2021年園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0件。 校地加強合作,產教不斷融合。福州高新區積極發揮毗鄰大學城的區位優勢,建設清華、武大等一流高校科技園,聚集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閩臺大學生三創基地等海絲海峽元素鮮明的孵化器37家,面積達15萬平方米,形成全鏈條銜接、一站式服務、高效率轉化的創新創業生態。 目前,高新區注冊企業已突破1.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連續三年實現倍增,年內有望突破1000家。去年,高新區光電產業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 城市品質全面提升 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共建共享,用“看得見”的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10年來,福州高新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今年建設安置房9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20萬平方米,規劃和啟動建設道路50條。在近年來新改擴建學校59所的基礎上,今年再建學校10所。同時,啟動3所醫院前期工作,建設長者食堂5家,建成公園綠地70處,增加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 隨著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高新區人才“磁吸效應”不斷增強,產學研和成果轉化溢出效益持續提升,獲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等稱號。不久前,園區兩個基地獲評“科創中國”創新基地。 展望新時代,福州高新區將繼續把創新驅動作為首位戰略,重點推進一流大學城、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建設,全力打造“宜學、宜研、宜業、宜居、宜游”的“東南硅谷、山水智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張笑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