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有自主開發的瑞芯微人臉識別芯片的安防攝像頭。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近年來,福州跑出“加速度”,發展數字經濟,催生新業態、重構產業鏈。新舊動能的轉換使發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去年,福州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加快企業數字化升級步伐,打造數據驅動新生態,全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達1246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175億元。 騰“云”駕“物” 人工智能觸摸未來 東湖之濱,云計算風起云涌。歷經1年多的成長,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已形成了大數據、云計算和VR軟硬件產業鏈雛形,呈現國家級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態勢。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在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正式開通,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正式運行,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家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國家旅游大數據分中心、360產業園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入駐。作為“數字福建”戰略的重要承載基地,產業園目前已吸引了154家企業落地,注冊總資本達205億元。 在福州經濟開發區,物聯網風生水起。中國(福州)物聯網產業孵化中心開工建設,全國首家物聯網開放實驗室揭牌運營,全球最大規模窄帶物聯網智慧水務商用項目進展順利,福州物聯網產業促進中心投入使用……據悉,去年馬尾區物聯網企業總數達104家,物聯網產業產值達62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3%。持續壯大的產業規模也讓福州贏得了行業“話語權”。“福州經濟開發區企業參與制定各級物聯網技術標準54項,專利申報1807項,授權數量904項。”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人工智能強勢崛起。瑞芯微電子作為福州本土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不僅在全球IC產業擁有較高影響力,更是福州智慧教育、智慧家庭、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積極推動者。經過多年布局,其已率先完成由傳統單芯片、單產品線,到以一顆芯片打通全平臺、全行業應用的突破。近日,在CES2018消費電子展上,瑞芯微電子發布旗下首款性能強勁的AI處理器,為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一站式Turkey解決方案,使人工智能業者創新與量產商用門檻大大降低,將加速人工智能的全面普及。 “精兵強將” 不斷夯實產業基礎 搶灘數字風口,必須依托扎實的產業基礎。積極招商引資,鼓勵本地“悍將”,福州電子信息產業不乏“精兵強將”,為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補短板提速增效。 廠區主體結構提前23天全面封頂,工藝設備提前33天全面搬入,生產線提前52天點亮……從打樁建設到點亮投產,福州京東方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僅用不到16個月時間,創造了業內全球最快速度。如今,該項目已實現量產,去年第三季度憑借21.7%的市占率,首次在完整季度成為大尺寸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位。這座“超級工廠”的誕生不僅填補了福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短板,還帶來了10余家配套企業、超80億元的配套項目投資,其中就包括東旭光電。東旭光電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去年建成投產,完善了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鏈,填補了國內產業空白。“新型顯示產業的’填屏’進程,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星網銳捷兩項專利入圍中國專利優秀獎。截至去年6月,該公司專利申請量達2463項,并多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雄踞行業前列。“自主創新既是我們跨越式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實現持續增長的法寶。”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表示。根據第十二屆中國電子品牌評價值評議,星網銳捷品牌價值連續4年增長超20%,達253.0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并蟬聯中國電子品牌300強。 數字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來自市經信委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百億企業華映光電、龍頭企業星網銳捷等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新增產值均超10億元;高意光學、阿石創新材料、新三捷光電、睿能科技等一批新興企業開拓新市場,目前已進入高速成長階段,產值增速都在30%以上。 深入推進“兩化”融合 “制造”加速轉型“智造”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實體經濟。隨著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的深入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有了倍增器,“福州制造”正加快向“福州智造”轉型提升。 一家汽車制造企業與百余家配套配件合作商,如何迅速聯動,準確對接?公司自身的管理如何更高效?如何快速獲取和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些問題,東南汽車從信息化建設中找到了答案。 2013年至今,東南汽車在“兩化”融合領域投入約9000萬元,陸續導入了ERP系統、PLM系統、LES系統等大型管理軟件,信息化系統覆蓋了研發、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企業所有的業務場景。利用系統分析,數據更全面,管理更高效,決策更精準。東南汽車對“智造”的探索,也讓它在去年被工信部評為“兩化融合貫標示范單位”。 東南汽車是福州工業“制造”轉向“智造”的一個縮影和示范。由點及面,福州積極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努力使試點企業能夠覆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 步步嘗試結出累累碩果。2017年,福州市118個項目入選省級“兩化”融合重點項目,15家企業被工信部列入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同時新增38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截至目前,福州市共有33家企業被列入國家級“兩化”融合體系貫標試點企業,54家企業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居全省前列。 “兩化”融合要持續深化,還需政策來添后勁。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和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工業企業使用先進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制造智能化、數字化或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應用的“兩化”融合重點投資項目,按項目近3年信息化相關軟硬件投資額不超過2%的比例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萬元。2017年,福州市共兌現政策資金1044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