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潛能 展示福州特色 省政協委員就福州文化發展建言獻策 福州日報記者 林洛羽 “要科學保護利用現有資源,展示福州坊巷特色文化。”“福建的漆文化已經國內業界公認為魁首地位,成為福州城市獨具魅力的文化名片。”“積極發掘海洋文化潛能,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十分關鍵。”……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文化”成了不少委員提案中的“熱詞”。如何挖掘福州的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軟實力,省政協委員紛紛出謀劃策。 恢復“閩商文化” 展示坊巷特色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閩商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明朝開始,就已形成福州最重要的商業文化街區。目前,上下杭三捷河兩岸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建設工程已基本完成。 如何將上下杭真正恢復成具有福州特色的“閩商文化”傳統街區,省政協委員楊東平向大會提交了《將福州上下杭打造成閩商文化交流平臺》的提案。 楊東平建議,通過保護并修復古民居、古戲臺、古行棧、古會館,預留“海絲”“非遺”和閩商文化展示平臺,做好“非遺”“海絲”項目的收集、整理、申報和保護工作,繼續完善對陳文龍、張真君、拿公信仰、老天華樂器制作等文化內涵的挖掘保護。同時,通過舉辦富有雙杭特色的“非遺”“海絲”文化活動,大力扶持傳統技藝和產業的發展,將上下杭打造成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平臺。 楊東平認為,不能只重視引進商業項目,要合理定位,更加扶持傳統行業發展,梳理上下杭文化遺產歷史文脈,還原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商會會址等。在招商過程中,重視引入具有文化內涵的項目,并分街區打造,如會館多的街道可打造一條畫廊、美術館、文房四寶街區;在三捷河兩岸,可打造商業文化、咖啡吧、酒吧、客棧等;營造傳統文化街區如福州三寶等,對文化企業以福州傳統工藝文化單位為主,體現“歷史與現實”相融合。 講好“漆藝故事” 打造文化名片 福建是漆文化重要的發源地,福州脫胎漆器工藝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并譽為中國傳統工藝品“三寶”。為了更好地傳承漆藝文化,講好“漆藝故事”,省政協委員林正佳建議,深化漆藝理論研究,培養漆藝人才。可聯合研究所和院校進行攻關,對福州傳統漆藝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化學變化、物理變化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和科學分析,建立相關相應的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成熟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漆藝發展。 同時,與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對接漆藝大師,培養年輕漆藝人才。并盡快開展口述記錄工作,為60歲以上老藝人選配優秀的錄音像工作者,發揮老藝人傳幫帶作用,對現有漆藝產品進行整理、造冊、登記,對現有歷史產品進行挖掘、分類。在此基礎上編寫系列研究叢書。 為提升漆藝影響力,林正佳還建議本地媒體開設專欄推介。建議對列入國家非遺保護目錄的我省傳統手工藝,在本土媒體開設《手藝》專欄,系統地介紹歷史、技藝、藝人、品種,進行精品賞鑒、質量鑒定,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中小學開設專門鄉土課程進行普及,建立示范基地,讓福州脫胎漆器走向學校,走向課堂。 挖掘海洋文化資源 構建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伴海而生、因海而興的海絲文化也成為閩都文化的瑰寶。 為此,不少委員建議,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資源,精心構建產業集群。如,通過投入足夠力量持續開展福州鄭和下西洋文化研究與宣傳,以此為紐帶設立機構、舉辦鄭和展覽交流活動、召開鄭和研究國際會議,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基金創建鄭和基金會,共同建設鄭和文化城等,構建福州長樂濱海新城海洋文化產業園。 |
相關閱讀:
- [ 01-29]福州新區各功能區管理機構授章 今年投資目標確定
- [ 01-28]2018世界福州十邑春晚在榕錄制
- [ 01-28]坐福州出發航班不可帶寵物 9城飛往福州航班可帶
- [ 01-27]福州:監委組建完成 強化人員培訓
- [ 01-27]福州本土散文集《愛上一座城》分享會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