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安、城管、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現場關停“黑機構”。 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文 葉誠/攝 無證教育培訓機構內無“雙通道”,萬一發生意外,師生如何逃生成問題;馬尾區的培訓機構在晉安區一個社區開分校,卻未申報、備案;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的招生簡章或廣告寫著“保錄”“包進”等字眼,涉嫌虛假宣傳……近期以來,福州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開展聲勢浩大的全市民辦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清查整頓工作,一批批“黑培訓”被清理整頓,進一步規范了機構辦學行為,維護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正當權益,有效促進了我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 精心部署 全面開展排查登記 6月30日,市教育局召開全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專題會議,部署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管理、無證教育培訓機構清查工作。7月初,市教育局下發《關于加強對福州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管理的通知》,全面下達培訓機構清查整頓工作任務,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重點開展有證培訓機構規范管理、清理整頓無證培訓機構、查處公辦教師在培訓機構任職情況等工作。各縣(市)區按照要求陸續開展全面清查整頓工作,對轄區內持證和無證培訓機構進行全面地毯式的排查并登記造冊。目前信息建檔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登記在冊2017年福州市具備招生資格的民辦非學歷文化教育培訓機構336所。(詳見下表) 重拳出擊 大力清查無證機構 無證教育培訓機構清查是此次整治活動的重中之重。針對全市教育培訓市場火熱、無證培訓機構問題凸顯的現象,福州市教育局重拳出擊,以“疏、堵、禁”為總體思路,以“發現一批、化解一批、查處一批、引導一批、曝光一批”為基本方針,以各縣(市)區教育局為工作主要推進點,聯合各縣(市)區政府及公安、消防、市場管理、民政、衛生監督、交通部門等多方的力量,根據實際情況對無證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分類處置。對條件基本合格的無證辦學機構,主動幫助指導其申請辦學許可審批手續,納入規范管理;對通過整改能達到辦學要求的,提出詳細的整改意見并督促其及時整改后申請辦學許可審批;對條件不合格、通過整改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不能達到要求的辦學機構,上報當地政府,由當地政府牽頭鄉鎮街道、教育、消防、市場管理、交通、民政、衛生監督等部門予以取締,并做好后續跟蹤檢查和反饋工作。經過拉網式的嚴密排查整治,目前各縣(市)區共清查登記無證培訓機構273所,有關縣(市)區根據情況采取措施進行分類處置。 因地制宜 推動常態清查整治 各區縣在清理整頓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了有益的工作經驗。其中,鼓樓區發動各街鎮牽頭教育、公安、消防、城管、市場監管、安監等部門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聯合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對無證辦學機構進行清理整頓,第一輪聯合執法行動共查處無證教育培訓機構55家,拆除各類違規廣告25處,各部門開出整改停辦通知書37份。晉安區按照“條塊結合、分工協作、各司職責、依法取締”的原則,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集中清理取締無證教育培訓機構執法行動,共查處無證教育培訓機構13家。倉山區通過集中清理取締行動,共查處26家無證教育培訓機構。 11月24日,福州市教育局在鼓樓區民管辦召開全市教育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現場會,總結經驗、深化鞏固本輪全市教育培訓機構清查整頓工作成果,并對下一步繼續加強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工作做出了部署。下階段,福州市教育局將推動教育培訓機構清查整治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強化鞏固本輪排查整治的成效,進一步加大在各類媒體平臺上的宣傳力度,對無證教育培訓機構保持高壓打擊態勢。 創新服務 培訓機構手機可查 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社會公眾信息接收習慣,為廣大學生家長提供更加便捷貼心的信息咨詢服務,福州市教育局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研發打造“福州市市區正規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查詢系統”。10月11日,該系統正式上線。查詢系統入口設置于“福州教育”微信公眾號首頁菜單欄,收集了福州市區數百所正規教育培訓機構的基本信息,給廣大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便捷易操作的信息咨詢平臺,從而有效保障正規教育培訓機構和學生家長的雙方權益。教育行政部門建議家長們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可以先通過該查詢系統先了解培訓機構是否具備辦學資質。 |
相關閱讀:
- [ 12-11]中國·福州橄欖節16日在閩清舉辦
- [ 12-11]福州:公共廁所應該免費配紙嗎?
- [ 12-11]福州:公共廁所應該免費配紙嗎?
- [ 12-11]福州今年新開通13條公交線路 提升“榕城公交溫度”
- [ 12-11]福州明后天或有雨 冷空氣遇上雨水大家注意保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