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加速 安置房建設如火如荼 項目征遷掃尾提速,解決好拆遷居民的安置問題也刻不容緩。為了早日讓居民回家,實現“住有所居”,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工地上也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 家住臺江金融街萬達附近的拆遷戶老楊,一天天看著鰲峰路附近的光明港兩岸綜合整治工程安置房二期不斷“長高長大”,聽說今年底該項目就能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距離回遷的日子又近了一些,老楊對此充滿期待。 據業主單位市城鄉建總該項目負責人張和東介紹,光明港兩岸綜合整治工程安置房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除了2棟25層的住宅樓,還配建了1棟3層高的配套用房及地下室,總戶數258戶。“目前住宅樓已施工至24層,將于20日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同樣加速的,還有位于光明路西側的紅星苑二期安置房項目。該項目包括4棟30層住宅樓,總戶數812戶,其中1號、2號樓也預計于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封頂,3號、4號樓有望于春節前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如何進一步提升安置房的品質,讓居民住得更加安心、舒心,成為各方牽掛的一件大事。為此,今年市城鄉建總專門成立了有關課題研究小組,邀請設計方、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通過對已經建成的安置房項目“回頭看”,以及參觀走訪品質較好的安置房、商品房等,形成優化設計方案,讓安置房的建設更加人性化、科學化。 “這兩個項目都運用了課題小組的階段性成果,在綠化景觀、垃圾轉運站、小區保安崗亭設置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提升,例如進一步合理設置垃圾轉運站,增加方便沖洗、排水的邊溝等,對將來保持小區環境整潔具有重要意義。”張和東說,特別是在建設時提前與物業公司對接,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可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由于設計不合理導致的“二次改造”。 按照建設進度,紅星苑二期和光明港二期兩個安置房項目均將于2019年竣工驗收。 作為建設者,張和東最期待的就是到項目早日建成,讓老百姓早日回遷。“我們始終堅持從安置戶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各種細節,幫住戶實現高品質的安居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