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倉山龍津陽岐水系中的黑臭水體之一,吳山河實現基本消除黑臭,比原計劃提前了1個月。位于古樂片區的泮洋河開始恢復生機,經過幾個月整治,泮洋河已基本消除黑臭。接下來,各區街道社區將廣泛開展問卷調查,收集市民針對黑臭內河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吳山河清淤前。 同時,位于古樂片區的泮洋河開始恢復生機,經過幾個月整治,泮洋河已基本消除黑臭。未來,它將“牽手”瓊東河和晉安河,形成三河相連的水系,徹底告別“半循環河”的狀態。據北控水務項目管理中心水環境運營管理負責人姚正興介紹,現在已有活蹦亂跳的金魚和羅非魚在河內“安家”,可以用來測試磁分離處理設備排出的上下游的水質。 歷時2個多月,全長500多米的東郊河暗河段掀蓋已全部完成,全長1公里的河道全部恢復成明河。 為達到控源截污的效果,在東郊河上游,設置了一座磁微濾凈化站,用于凈化暗涵排出的污水,從源頭削減入河污染。經過凈化的污水被轉成清水在源頭釋放,構成了河道源頭活水的來源。為了讓河水進一步“活”起來,該河道還通過補水措施,從下游鳳坂河取水至上游凈化站處理后補回東郊河,較好地增強水體的流動性。 原本黑臭的內河,治理效果如何,老百姓感受最深。記者了解到,鑒于一些河道的治理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我市相關部門將開展河道治理滿意度調查。 “調查將從市民關心的治理成效和意見入手,廣泛收集,形成有參考價值的問卷。”市建委內河處處長朱宸熠表示,市民的滿意度,是衡量內河治理成效的重要標準。接下來,各區街道社區將廣泛開展問卷調查,收集市民針對黑臭內河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