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辦 真抓實干 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而努力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福州市第十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研究確定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選舉產生中共福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團結帶領全市黨員和干部群眾,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而努力奮斗! 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十屆市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搶抓機遇、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市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生態文明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五區疊加”的國家戰略優勢顯現,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圓滿舉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開創了省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規模和質量效益實現“雙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長11.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比2010年翻一番。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7.7∶43.6∶48.7,形成5個千億元產業、10家百億元企業和4個七百億元園區,紡織化纖成為首個超兩千億元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2.6個百分點。轉型發展加速推進,規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86%,單位GDP能耗降低率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節能目標。 城鄉發展呈現新面貌。閩江口、三江口等重點組團建設取得突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7.7%。承載功能持續增強,合福高鐵、京臺高速、三環快速、瑯岐閩江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福州航空成功組建并投入運營,福州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千萬人次。宜居品質不斷提高,舊屋區改造、景觀整治等扎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啟動建設。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幸福家園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加速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加大,閩都文化發掘傳承持續加強,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取得新成效,三坊七巷榮獲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并獲評國家5A級景區,“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入選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4%,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全國前列,被評為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果。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機構改革和三輪簡政放權順利實施,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市行政服務中心獲得全國“質量之光”質監改革創新示范獎。國資監管和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成為國務院國資委指導監督地方國資監管工作聯系點。民主法制、社會治理、財政金融、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等領域改革深入開展。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五年實際利用外資72.73億美元,新增11家來榕投資或設立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民資回歸項目143項、總投資1855億元。福州新區全面推進5大方面18條改革任務,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推出7批77項體制創新舉措,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江陰整車進口口岸等取得新的成效,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等成功舉辦。榕臺交流合作深入拓展,五年累計批準臺資項目338項、合同臺資18.77億美元,海峽青年節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黃岐至馬祖的海上客運航線實現通航,福州被列為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赴臺個人游試點城市,成為大陸省會城市中臺灣銀行入駐最多的城市。 民生福祉獲得新提升。五年累計為民興辦實事項目115項431件,每年財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比重保持7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9%、12.8%,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3.95萬人,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26.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醫保財政補助等標準持續提高,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1.6萬套,實施舊屋區改造項目259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等工作有效開展,殘疾人事業發展和關心下一代工作進一步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入選“中國社會治理創新范例”。老干部民生督導作用充分發揮,一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率先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啟動創建,“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初步形成。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羽毛球公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明顯,五年全市貧困人口減少13.5萬人。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落實,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全面開展,省會城市保持安定穩定。 民主法治邁出新步伐。進一步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作用,積極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制定修改了22項地方性法規,監督“一府兩院”的職能不斷加強。積極支持市政協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注重政協專題調研、委員視察、提案辦理等協商議政成果應用,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切實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抓好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發展。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強黨管武裝工作,軍民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共建取得新進展。切實改進黨的群團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有效發揮。 五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落實黨建主體責任,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升,為福州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理論武裝全面加強。落實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穩步推進思想政治建設,精心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形成市委常委會改進作風《意見》等一批制度成果。從嚴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全市縣處級以上干部查擺出問題2173個,逐一建立清單抓好整改。注重分類指導,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基層組織創新發展。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強化各級黨委(黨組)抓黨建的主體責任,完善市縣鄉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持續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工作,“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基層黨建責任“查述問評”考評機制獲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堅持問題導向,自覺接受監督,中央和省委巡視工作的整改意見有效落實。 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按照“好干部”標準,出臺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意見,順利完成縣(市)區、鄉鎮黨委換屆工作。創新開展選拔自貿試驗區中層正職領導干部及市場化選聘市管國有企業副職工作,積極從省外和省直單位引進市管干部,干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實施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墩苗計劃”和“四個雙向”掛職鍛煉工程,選派290名優秀干部到對口幫扶地區、先進地區、革命老區以及省直單位、平潭等地掛職鍛煉。完善干部選任工作“一報告兩評議”制度,扎實做好整治“三超兩亂”、“裸官”等工作。實施閩都人才聚集工程,入選省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的高端人才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作風建設深入推進。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堅持開展拉練式檢查、“四個萬家”、“三比一看”、“企業服務月”等活動,完善重大項目協調例會、“一把手”集體約談等制度,引導廣大干部深入基層、解決問題、服務發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糾正“四風”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41起,處理1186人。創新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開展“讓人民滿意”媒體直播民評活動,政風行風建設得到加強。出臺整肅“為官不為”、實行“下課問責”《暫行辦法》,問責295人次(單位),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0人次。 懲治腐敗堅決有力。認真落實“五抓五看”要求,出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實施意見》,制定責任清單,層層傳導壓力,壓實“兩個責任”。完善行政權力陽光運行平臺,在全省率先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深入開展清理公務用車、治理“小金庫”、整改辦公用房等專項整治。堅持懲治與教育相結合,把握運用“四種形態”,去年以來廉政談話函詢、輕處分、組織(適當)處理占79.1%。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五年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4136件,黨紀政紀處分3848人,其中縣處級干部案件80件。 回顧五年歷程,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歷屆市委市政府接續努力、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福州市第十屆委員會,向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向中央駐閩機構、省直機關,向駐榕部隊、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福州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國內區域競爭更趨激烈,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是: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面臨不少困難,產業結構不夠優、規模不夠大、創新不夠強等問題比較突出;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突破思想觀念的禁錮和利益固化的藩籬難度加大;城市建設發展帶來的新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內河污染、城市內澇以及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能力不強等問題亟待解決;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新型城鎮化進程需要加快;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任務繁重,全社會崇尚法治的環境有待進一步形成;一些黨員干部政治素養、能力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精神懈怠、脫離群眾、為官不為、消極腐敗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十分緊迫。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今后工作中精準施策、認真解決。 |
相關閱讀:
- [ 09-29]倪岳峰再次檢查城區防澇工作
- [ 09-28]市委書記倪岳峰今早檢查城區內澇情況
- [ 09-28]倪岳峰當選福州市委書記 尤猛軍、林曉英當選市委副書記
- [ 09-28]倪岳峰實地檢查防御臺風“鲇魚”工作
- [ 09-27]倪岳峰當選福州市委書記 尤猛軍、林曉英當選副書記|李德金當選龍巖市委書記
- [ 09-27]倪岳峰尤猛軍檢查部署防御臺風“鲇魚”工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