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9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王林成)
關注理由
呼應民生期盼,榕城打響城區水系治理戰!昨日上午,福州市召開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專題會議,先行啟動31個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要求各級各相關部門結合重大項目百日攻堅行動,堅決、迅速、扎實推進內河整治、內澇治理及水系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確保明年汛期到來之前取得根本性進展;并將抓緊制定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推動內河、城區內澇、水系周邊環境等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倪岳峰主持會議并講話,福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尤猛軍作工作部署。
要求
下馬路下基層下河道 提高治理方案實效性
“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倪岳峰說,城區水系綜合治理與民生休戚相關,必須作為主攻方向,全力以赴加以解決。要繼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榕工作期間對內河治理工作提出的“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條塊結合,齊抓共治”十六字原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高標準、嚴要求,切實把城區水系綜合治理的各項工作抓緊落實到位,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
對于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倪岳峰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要系統考慮,科學謀劃,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抓緊制定系統、科學、管用的水系綜合治理實施方案。二要注重“實”、“勤”,沉下身去,動真格、到一線,下馬路下基層下河道,摸清情況、找準癥結,提高治理方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要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堅持在水系綜合治理一線考察干部,提振精神、改進作風,加快進度、倒排工期,推動內河、城區內澇、水系周邊環境等問題的根本解決。
時限 數十個治理項目 明年汛期前要完成
尤猛軍在會上部署了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工作,明確了31個先行啟動項目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期限。他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思想統一到市委的決策上來,組建隊伍、明確任務、馬上就辦。要反復斟酌、現場踏勘、逐一敲定、分項細化,提出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具體工作措施。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奮力攻堅,確保各自負責的任務按預定時間節點要求如期完成。
記者注意到,31個先行啟動項目涉及內河貫通、河道清淤、易澇點改造、道路排水管網清疏、排澇站改造、小區配電房改造等多方面工作,其中大部分將在明年汛期前完成。
其中,琴亭湖清淤工程將在今年底完工,清淤總量為5萬立方米;魁浦大橋下穿通道易澇點改造將在10月完成,對現有泵站進行改造修復;福飛路下穿易澇點改造將在明年底完成,拆除上游阻水橋梁。
此外,秀峰路、六一路、華林路、火車站(站東路、站西路)等61條重點道路排水管網清疏工程,以及四城區40個小區配電房防澇改造,都將在明年4月30日前完成。
舉措
1.流花溪整治明年底完工 打通4.2公里未通河道
福州的內河縱橫交錯,在城區排澇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內河,先行啟動的治理項目將重點從貫通工程、清淤工程等方面入手。
其中備受市民關注的流花溪(浦上大道—灣邊水閘)貫通工程,將在明年底前完工,打通4.2公里未通河道,并與灣邊水閘連通。金港河(洋洽河—臺嶼河)、浦上河(洋洽河—流花溪)、臺嶼河(奧體中心—流花溪)、躍進河(龍津河—浦下河)、達道河、牛浦河等貫通工程,也將在明年底前陸續完工。
此外,鳳坂河(晉安河—光明港)、桂后溪、洋下河(澗田村至晉安河)、達道河的清淤工程,會在明年4月30日前完成。
2.北部山地山洪防治工程 可攔截60%山洪
除了31個項目外,根據福州市排水防澇規劃目標要求,相關部門還計劃采取上截、中疏和蓄滯、下排對策措施,提升城區排水防澇能力。
“上截”主要是為解決山洪入城問題,在江北城區北部山地建設山洪防治及生態補水工程。汛期,該工程可有效攔截北部60%的山地洪水,直接排入閩江,減少960萬立方米的入城洪水量。非汛期,通過泵站可將閩江水引至城區上游,向內河進行生態補水,增加內河水量,增強流動性,改善水生態和水景觀。
“中疏”主要是加快內河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提升內河排澇能力。
“蓄滯”是加快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增加環城湖體、園林綠化、改造硬化地面及建設地下蓄水空間等措施,提升對雨水的吸納能力和蓄滯能力。
“下排”是科學布局排水管網,有計劃地改造城區市政排水管網系統,提高市政管網排水標準,使城區雨水能夠快速排到內河。
3.內河違法排污 將實施頂格處罰
日常監管方面,相關部門同樣拿出了舉措。福州市環保局會同市建委、城管委、水務集團公司等,從今年10月至12月,將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內河執法專項行動,分三組每周三次對黑臭河段、無管網河段、晴天排污口等三個重點區域,進行全面督查巡查,對違法排污行為實施頂格處罰。2017年開始,對城區內河進行常態化檢查和執法監管。同時,設置有獎舉報,曝光一批嚴重的內河排污違法案件。
此外,福州市發改委在審批窗口和四城區的發改審批窗口,開辟城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簡化前置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理效率,做到城區水系治理有關項目審批在3日內辦結。
延伸閱讀
福州城區內澇有五大原因
據福州市水利局分析,近些年,福州內澇災害頻發,主要有五大原因。
一是極端天氣頻發。“厄爾尼諾”發生周期變短,極端天氣頻發。
二是地形地貌特殊。江北城區三面環山,山勢陡峭,一旦發生強降雨,大量山地洪水迅速匯入城區。而且城區地勢平緩,河道水流緩慢,新店五四北區域的內澇水通過晉安河排到光明港魁岐水閘,沿途長達13公里,輸水時間需3到5個小時。
三是蓄洪滯洪能力較弱。地面硬化不透水面積增多,一些田地、池塘、河溝在城市發展擴大中逐漸消失。
四是內河排澇能力不足。部分內河尚未整治,尤其是江北城區東片區和倉山區的內河排洪能力不足。一些內河,如晉安河,由于寬度不足,以及一些跨河橋梁的阻水,嚴重影響福新路以北區域的排澇。
五是防澇排水設施標準低。福州市雨水管網排水標準較低,重現期僅為1~2年。一些區域雨水管網淤積,造成管道過水能力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