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樟新苑效果圖。 福州日報8月19日訊(記者 王元鍇文/攝)7月9日,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突襲古城永泰。一時間,洪水倒灌、房屋倒塌、路橋被毀……災害發生后,在各方力量馳援下,永泰各項災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昨日,永泰災后重建再迎關鍵節點:清涼鎮和紅星鄉安置房項目如期動工,受災群眾距離搬遷新居又近了一步。 兩個鄉鎮安置房援建項目動工 17日下午,記者來到清涼鎮安置房項目鼓樟新苑工地,眼前一片熱火朝天景象,數臺機械車在進行土方回填作業,一旁的臨時建筑已基本完工。 鼓樓區援建永泰縣清涼鎮工作組負責人陳思告訴記者,鼓樓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挑選精干力量成立援建組,迅速落實援建資金,將鼓樟新苑安置房一期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速推進。工作組推行“一線工作法”,成立由援建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所在鄉鎮四方組成的施工現場協調指揮部,對施工過程中的問題馬上發現、馬上協調、馬上解決。施工隊于11日下午進場,一周內完成了軸線控制點及水平控制點的勘測、土方測量、移桿改線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隨著昨日打樁機進場施工,鼓樟新苑安置房項目正式動工。 據了解,鼓樟新苑安置房項目共分三期,由鼓樓區出資3500萬元援建。其中,一期建筑面積30883平方米,采用“統規統建”方式建設23棟6層住宅,配套建設住戶活動場所、停車場、垃圾池(箱)、雨污分流等設施,可滿足230戶受災群眾居住需求。 與鼓樟新苑同期開工的還有紅星鄉安置房項目,由臺江區出資1500萬元援建。據臺江區對口援建紅星鄉工作組臨時黨支部書記金天基介紹,紅星鄉安置房項目主要采取“統規統建”和“統規自建”兩種模式建設。其中“統規統建”項目位于紅星村,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將建設6層和9層樓房各一棟,計劃安置受災群眾52戶。“統規自建”項目位于過嶺村,用地面積4000平方米,可供周邊21戶受災群眾自建。 永泰縣重建辦常務副主任羅智林說:“這批安置房項目完工后,將有800余戶受災群眾受惠。我們要求安置房項目在元旦前完成建設,確保受災群眾在2017年春節前入住新居。” 六個兄弟縣區共援建15個項目 羅智林告訴記者,“7·9”特大洪災發生后,兄弟縣區紛紛向永泰縣施以援手,為永泰災后重建工作出錢出力。安置房項目只是兄弟縣區對口援建的眾多項目之一。 樟城鎮樟樹坂濱江路(八仙路段)重建項目由晉安區對口援建,計劃投資2100萬元。項目西起富裕路,東至北門大橋,全長480米,建設含路基、路面、管線、照明及交通修復,以及沿溪防洪堤重建加固、山體護坡建設等一系列工程。 項目負責人曾建明告訴記者,施工隊于7月28日進入現場勘察。受洪災影響,原有路段路基被掏空,路面坍塌,3米多寬的路面如今連摩托車都無法通行,更別提大型機械設備進場施工了。曾建明說:“我們從8月1開始修建施工便道,并于6日打通,為后面的施工創造了條件。” 曾建明告訴記者,原有的八仙路并未建設擋墻,導致此次水毀嚴重。為避免日后類似災害再次發生,施工方將在駁岸與河道間建設一面高5米~11.5米的擋墻。為增強擋墻穩固性,還將在土層深處建設一道高1米、長3米~5米的擋墻底板。擋墻及擋墻底板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利用“噴錨+錨桿”技術固定邊坡,防止二次塌方。曾建明說:“這一路段地質結構十分特殊,只能采取分段施工方式邊清理、邊勘探、邊施工。為確保早日完工,最多時有8輛機械車、8輛工程車及3輛鏟車同時工作。” 記者了解到,濱江路(八仙路段)重建項目計劃元旦前完工,屆時將建成一條10.25米寬的干道,大大方便群眾出行。 據羅智林介紹,永泰第一批140個災后重建項目中,有15個為兄弟縣區援助項目。鼓樓區對口援建清涼鎮6000萬元,臺江區對口援建紅星鄉3100萬元,晉安區對口援建樟城鎮3060萬元,羅源縣對口援建白云鄉1650萬元,閩侯縣及高新區也將各出資1000萬元對口援建丹云鄉,援建資金主要用于建設安居工程、道路修復、市政基礎設施、飲水安全修復、農田水利設施修復等5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