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8月10日訊(記者 劉琳)由本報與臺灣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臺灣文化中國論壇社主辦的兩岸共建福州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金點子大征集活動,吸引了不少兩岸青年,復興閩學成為其中一個較為熱點的話題。臺灣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葉震、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研究生劉莞在建言書中不約而同都倡議辦書院,以復興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閩學。 臺北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葉震,同時也是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調適教學聯盟計劃專任研究助理。葉震說:“所謂恢復閩學,如果沒有培育人才,真正從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去引導硬件建設與文化傳播,無論再恢宏的硬件或精美的文創商品,終究是一場華麗的泡影。”葉震從文化的價值、建設與傳播等三個方面,探討在福州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具體復興閩學。 “透過實驗教育等具體項目的推動,在各種領域進行交流與學習,匯聚英才于斯而新生的閩學,終能使其重塑出對中華文化的關鍵價值,這正是恢復閩學的價值所在。”葉震認為,書院是復興閩學的載體之一。 葉震在建言書中還說:“著名的建筑除了自身格局的恢宏,更重要的是它們大多與關鍵的文化事件相互聯系起來,進而使建筑超越建筑本身的格局,而成為承載文化的符號。” 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研究生劉莞,則在題為《恢復書院“舊”傳統,再啟閩學新精神》的建言書中建議:“我看到海峽青年交流體驗營地包括海峽青年活動中心與海峽青年文化街,活動中心可設置類似于書院式的講學地點,邀請海內外相關的專家教授來講授傳統思想文化或者現代教育、社會問題,同時有兩岸青年來聆聽并做會后討論。” “若條件許可,也可以針對某一固定話題舉辦多次論壇,以此不斷深化討論。海峽青年文化街則可展示包括儒釋道在內的各種傳統文化形態,以及各種民俗文化風貌,讓兩岸青年可以在此了解各種思想文化的發展脈絡,也能夠在這里找到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并加深兩岸青年對彼此的了解。”劉莞說。 |
相關閱讀:
- [ 08-09]臺灣青年福州大熊貓知識體驗營在福州開營
- [ 08-09]第四屆海峽青年節·臺灣青年福州大熊貓知識體驗營在福州開營
- [ 08-09]兩岸青年攜手同行 2016京臺文化研習營開營
- [ 08-09]莆田城廂區舉辦“正青春 共筑夢”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活動
- [ 08-09]省政協機關舉辦青年干部主題論壇
- [ 08-09]返鄉公益創業青年林爐生:造個支點,我們來改變家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