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工人在修建防洪堤。記者 葉義斌攝 農業生產自救全面展開 記者昨日了解到,永泰縣多家受損嚴重的農業基地通過積極開展災后重建,逐步恢復生產。 白云鄉北山村村民陳立風和蔣金生共同投資建設的30畝香菇大棚,是永泰縣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菇廠負責人陳立風說,臺風到來前,菇廠剛剛培育出了十幾萬桶菌棒,有的被洪水沖走,有的被洪水浸泡過不能再使用,所剩寥寥無幾。算上損失的菌棒及制冷設備等,經濟損失達60多萬元。 陳立風告訴記者,食用菌生長過程對無菌的要求極高,災后第一時間,他就在專家的指導下,對菇廠進行全面消毒。“市、縣農業專家多次到我們菇廠指導災后工作,再過一個星期,我們就可以恢復生產了。” 在白云鄉陳家村南緣太子參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十幾名工人一早就開始忙碌起來,有的給培育盒鋪上一層層營養土,有的給培育盒灑水,有的則從培育盒移出剛出苗的青菜。“尼伯特”臺風期間,這家基地15畝黃瓜、20畝玉米和25畝夏陽白全部被沖毀。 如今,工人們正忙著培育青瓜、夏陽白、菜豆等生長期短、收益快的蔬菜品種。基地負責人陳軍說:“夏陽白從種植到收獲只要50天,產量又高,多少能挽回些損失。” 記者了解到,目前受災農民正加緊排出受災農田里的積水,進行災后搶種,同時加強對新種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控。農業部門正積極幫助指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政策咨詢等方面的服務。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