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潤濱江小區泳池問題也不少,現場未見穿救生服的救生員,未要求泳者戴泳帽。
福州晚報8月3日訊(記者 梁凱鴻 實習生 黃麗汀文/攝)8月1日,本報報道了8個小區泳池7個有問題一事,引發市民關注。小區泳池“毛病”這么多,能否進行整改?為什么當初承諾給業主免費使用泳池,之后變成繳費才能進入?
當市民發出疑問時,小區泳池經營者也出來說,由于利用率低開放時間短,投入和維護成本高,經營壓力大等原因,讓小區泳池的經營陷入尷尬境地。
小區泳池是改善性住宅的標配,是房地產商售房營銷時的賣點,也成為住戶挑選住宅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大部分房地產商會將泳池外包,由承包商來承擔經營和管理的風險。但是由于一些承包者沒有足夠經營資質,使得小區泳池問題不斷。
房地產商:
小區有泳池是個賣點
福州某房產公司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樓盤有泳池已逐漸成為客戶心中改善性住宅的標配。“因此,如果售賣的這個新樓盤有配套泳池,在營銷過程中我們會反復強調這點。有配套泳池會增加客戶對小區的好感,提高客戶對小區的認可度,有利于銷售業績攀升。”
這名銷售負責人還表示,房地產商大多會選擇將小區泳池外包經營。“我們沒有專門的泳池管理、經營人員,外包不僅能讓專業的人來管理泳池,還能減少我們自身的經營風險。”
泳池承包方:
經營費用高利用率低
承包小區泳池的經營者則坦言:“這生意不好做”。他們表示,利用率低開放時間短,投入和維護成本高,經營壓力大等原因,讓小區泳池的經營陷入尷尬境地。
小區泳池吸引的對象主要是小區住戶,因而開放時間大多在7月和8月。“最長的開放時間可能從6月底開始,到9月初結束。夏季使用結束后,我們就把泳池的水抽干,閑置著。”某小區泳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前期投入大,經營兩三個月就收手也不合算。為了多回點本,他們一方面會選擇繼續承包經營,另一方面則想辦法減少開銷增加收入,比如開設游泳培訓班、提高“入場費”、減少水池換水頻率等。
這名負責人還表示:“每年各部門都會下來檢查,對泳池水質、衛生、安全方面要求很高,不容馬虎,我們壓力也很大。”
一名小區泳池經營者給記者算了筆賬:“我們小區泳池面積不到200平方米,池水每次更新的費用大約在2000元,按3天換一次計算,2個月需要換20次,共花費40000元。運營另一大開銷在人工費上,3個救生員和1個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按照市價標準,分別為每月3000元~4000元和2000元~2500元。那么,2個月總共需要25000元左右。此外,還有機器維修、瓷磚脫落等硬件設備的維修費約7500元,電費2500元左右。所有開銷加起來達到75000元。”
這位泳池經營者稱,對于這個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小泳池,75000元顯然是筆很大的開銷,今年的收入也不容樂觀。“今年來的人很少,比去年少了非常多,到目前為止來報培訓班的只有20多人。”
據記者了解,這個泳池培訓班的收費也是按照市價標準,每人600元,共10節課程。目前,這個小區泳池經營還處于虧損狀態。
業主:
有的對收費持包容態度
有的則希望免費開放
對于小區泳池該怎么管理,由誰來經營,業主們則各執一詞。
有的業主認為只要管理得當誰經營無所謂。記者采訪了博美詩邦的業主林先生,他認為,只要小區泳池干凈、衛生、安全,由誰來承包都可以。“交點錢也是應該的,他們也不容易。”
不少業主對泳池收費持著包容的態度,希望小區泳池能夠正常經營,以便家人尤其是家里的小孩能夠游泳鍛煉。
海潤濱江業主陳女士則向記者反映,當初購房時房地產商承諾入住后業主可免費使用小區泳池,但入住后承諾并沒有兌現。“房地產商把泳池外包,我們入場要交費,當初他們口頭承諾沒有成文約定,我們也無奈。”陳女士說,小區泳池應由房地產商經營并向業主免費開放。如果承包給外人,那收來的承包費應用在小區服務升級上,而不該由房地產商收走。
另外,有小區業主認為,泳池經營不善不能成為在安全和衛生方面“偷工減料”的理由。
律師:
關鍵看泳池
是否為配套設施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律師。律師表示,如果泳池不作為公共設施,則產權歸開發商所有,可進行外包。相反,如果在合同上注明泳池作為配套設施,則開發商想外包要經過業主同意,且所得費用應歸業委會所有。
相關報道
8個小區泳池7個有問題 保潔安全工作均存在漏洞

江南水都小區泳池將消毒水裝在盆里放在入泳池入口處,市民可繞道入池。
福州晚報8月1日訊(記者 梁凱鴻 實習生 黃麗汀文/攝)游泳是許多市民最喜歡的夏季運動之一,但最近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他們看到一些小區泳池的保潔工作、安全工作并不盡如人意。
記者隨后走訪福州8個小區泳池發現,入夏已經一個多月,部分小區泳池仍“帶病”經營。有些泳池的救生臺被閑置、浸腳池沒有強制消毒、救生員不穿救生服、未在顯眼位置處貼提示語……8個小區泳池中,僅有一個小區的救生員穿了救生服。
市民脫鞋就下水
沒有強制浸腳消毒
按照游泳場所的國家標準規定,游泳池應有明顯的深淺水區的標志,更衣室與游泳池走道中間應設有強制通過式浸腳消毒池,且池寬應與通道寬度相同。
記者在走訪海潤濱江小區游泳池時發現,浸腳消毒池設在入口處,更衣室設在泳池盡頭的圍墻旁。消毒池不到1平方米,并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旁邊有個1米多寬的通道,通向泳池。多數人直接穿鞋進入,沒有浸腳消毒。也有穿泳衣入場的市民,未沖澡、浸腳消毒,到了泳池就直接下水,一旁工作人員也沒有制止。
在博美詩邦,有市民穿著鞋走進消毒池,工作人員也未提醒制止。
金色康城小區泳池未設強制浸腳消毒池,江南水都、蘭庭新天地、博美詩邦、陽光烏山榮域小區雖設有浸腳消毒池,但市民可從一旁繞道而入。
記者在暗訪中發現,許多小區泳池深、淺水區域只用浮標簡單隔開,小孩可直接從淺水區游向深水區。
救生臺被閑置一旁
泳池周邊護欄過低
按相關規定,人工游泳池水面的面積在250平方米以下的,應至少設置設有不低于1.5米的2個救生觀察臺。但記者暗訪時發現,大多小區泳池的救生臺卻成了擺設。
前天早晨9時許,記者到達江南水都小區泳池時看到,3個救生臺放在地上,僅一個救生員在岸邊坐著。泳池負責人說,還有一個救生員在底下教學員。記者觀察了8個小區的泳池,有7個泳池的救生臺被閑置。此外,為了防止在泳池關閉時有人私自進入泳池游泳,故要求泳池周邊設護欄,但江南水都的護欄偏低,也存在隱患。
救生員上班玩手機
還稱無需救生器材
根據國家標準,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積在250平方米以下的,至少配備固定水上救生員2人。但8家小區泳池,只有一家(時代名城)有個救生員穿著一件淺綠色救生員衣服,其他7家的救生員在記者暗訪時均只穿泳褲。如果遇到險情,在場人員大多不知道要向誰求助。
7月30日早上10點多,記者來到金色康城時看到有3名救生員,其中一人正在低頭玩手機。一旁池子里幾個小孩在打鬧,他也沒注意。當記者上前詢問場地里是否放置救生器材時,他答:“哪些算救生器材?其實也不需要,要是發生什么事,我們兩秒就游到了,不用怕”。
不戴泳帽也能游
抽走部分臟水再添水
是否引導市民泳前浸腳消毒、游泳時是否佩戴泳帽、泳池是否按時換水等,都影響到泳池的水質,也關系著泳者的健康。
記者在時代名城小區泳池看到,有長發婦女簡單盤發后未佩戴泳帽就直接下水游泳,也未見工作人員提醒。為了節約成本,部分泳池選擇定期換水,但只是抽走部分水再補充進新水。蘭庭新天地小區游泳池負責人自稱曾經從事過凈化行業,因此,該泳池的水每隔兩天抽出自行凈化后再重新利用。
福州市體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月將對全市游泳場所進行全面巡查。專家也提醒市民,要選擇相對正規、有經營許可證的泳池,自覺遵守游泳場所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