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這張黑白老照片拍攝于50年前的閩侯專署螺洲,照片上10名青澀的小伙子穿著白襯衣,整整齊齊地排成三行。這是1966年8月,閩侯選飛辦的工作人員為即將前往空軍長春第一預備學校的10名飛行學員拍攝的照片。
飛行員林裕美從漳州執行任務完回東北 素質過硬成為教員 隨機應變安全著陸 記者在閩侯1966級飛行員獲得的軍功章中看到,唯獨潘桂香獲得過一枚朝鮮二級國旗勛章。原來,從飛行學院畢業后,表現優異的潘桂香被該院留任飛行教員,身為團長的潘桂香在條件非常惡劣的高原機場,圓滿完成了培養外國軍事留學生的任務,因此獲得這枚勛章。 獲得這枚勛章并不容易,它體現了潘桂香在危機面前的果敢和過硬的專業素質。飛行員都要經歷儀表飛行,即教員坐后艙,學員坐前艙,前艙被包裹起來,學員看不到外面情況,只能按照儀表精確操作完成飛行。這樣,飛行員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執行任務。 一次,潘桂香帶著朝鮮學員進行儀表飛行。飛機在1000米高度背導航臺飛行時,發動機突然劇烈震動以致空中停車。“我根據飛機高度和位置,立即決定場內迫降。最后,飛機靠無動力滑翔,后轉180度對頭迫降跑道上。”潘桂香說,當時他立即叫朝鮮學員打開儀表罩,自己操作飛機,結果對正跑道后還有充裕的高度,最終安全著陸,迫降成功。 據潘桂香描述,飛機一著陸,在地面上等待的朝鮮少將領隊就沖過去,“他抱起我一直夸贊中國的飛行員是最優秀的,也對我表示感謝”。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