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報7月26日訊(記者 朱丹華)明天就到“中伏”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正值24節氣中的“大暑”前后,多是全年最熱的時期。市民在這個時段應該如何養生保健?昨日記者咨詢了“全國名老中醫”、福州市中醫院的蕭詔瑋主任。 防“陽暑”“陰暑”盡量睡“子午覺” 近來福州氣象臺也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蕭主任說,暑熱侵襲人體,會耗氣傷津,或使人體出現乏力煩躁、汗出口渴、小便短赤等癥狀。在天氣炎熱時,寒虛體質的人可進食一些羊肉。中醫除了中暑的“陽暑”,還有“陰暑”之說,即人們因為過度貪涼,導致寒邪入侵。夏天到陽臺睡覺、大量喝冷飲與吃冰水果,都可能造成發熱怕冷、全身酸痛、頭暈頭痛、嘔吐腹瀉等中“陰暑”的癥狀。 此外,這個時節人體“肝弱脾旺”,提倡大家睡“子午覺”,即每天11時至13時午休,23時以前睡覺。中午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即可。 熱天謹防“情緒中暑” 在酷暑天里,有些人群會出現情緒不穩、好發脾氣、心態不好、行為異常、記憶力下降等表現,這在醫學上稱為“情緒中暑”,又稱“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醫學認為這種病癥與氣溫高、汗液分泌、睡眠長短以及飲食狀況等密切相關,多見于中老年人。“情緒中暑”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年老體弱者甚至會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血壓升高,甚至猝死。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心理調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生理功能,有效預防和治療“情緒中暑”。猶如三國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減少”,也就是俗話說的“心靜自然涼”。 部分人不適用“三伏灸” “三伏天”人們時興做“三伏灸”,但是孕婦、年老體弱者、2歲以下的孩子(皮膚比較嬌嫩,易引起感染),應慎用或禁用。皮膚長有皰癤或破損的人,患有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等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用三伏灸貼敷治療。 |
相關閱讀:
- [ 07-25]廈門某司機熱暈民警救護 提醒:高溫天開車謹防中暑
- [ 07-24]福建高溫不退 公眾中午前后應避免出門以防中暑
- [ 07-23]一天幾十起中暑“報警” 一工人午休時疑中暑死亡
- [ 07-23]廈門一天幾十起中暑“報警” 一工人午休時疑因中暑死亡
- [ 07-10]廈門一羊駝懷孕中暑倒地 四個人抬著送醫急診
- [ 07-08]高溫“烤出”門診高峰 防中暑感冒還要防猝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