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岐河水黑又臭,水面都是垃圾
東南網7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吳臻/文 黃孔瑜/圖 實習生 蘇子楨)
關注理由
福州倉山陽岐村是歷史文化名村,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葬于此。村中有座千年古橋“午橋”。本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文化之地,但近年來,穿村而過的陽岐河卻愈發黑臭。陽岐河的污水最終流入烏龍江,會影響下游義序水廠水源地。海都記者頂著烈日連續探訪一周,發現陽岐河受餐飲污水、生活廢水等多重污染影響。周邊居民呼吁,有關部門要以小流域整治為契機,加大治理力度,嚴查排污行為,讓陽岐河水清渠暢,保護烏龍江水質安全。

宋朝古橋下污水橫流
最近一周,海都記者多次冒著酷暑在陽岐河一帶走訪。站在陽岐村宋朝的午橋上,橋旁的參天古榕沿水而立,枝繁葉茂綠蔭延伸至河面,沿河而建紅磚民居錯落有致。這本是一幅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美景,但卻被如墨水般的河水破壞了。
今年81歲的老吳在陽岐河旁住了大半輩子。“10多年前的陽岐河不是這個樣子。”老吳說,當年河里魚蝦成群,水質清澈,鄉里都到河里取水回家飲用。“河道也比現在的寬,每到端午,龍舟就在陽岐河上穿梭。”
“以前傍晚我們就一邊搖著蒲扇在樹下乘涼,一邊喝用河水泡成的茶。”老吳說,而今,綠蔭如蓋的古榕依舊服務著村民,曾經能直飲的河水卻已是另一番模樣。魚蝦早就消失不見,村民再也不來橋頭乘涼了,因為橋下的污水實在太熏人。陽岐河現在被這一帶的居民稱為“臭河”。
海都記者站河邊5米處,便聞到一股臭味。記者看到,陽岐河河水發黑,水面上還漂著油污以及塑料袋、塑料瓶、泡沫箱等。沿著河岸走的行人多是捂鼻急行。
從地圖上看,陽岐河最終匯入烏龍江。市民趙先生說,陽岐河入江口位于義序水廠水源地的上游,河水臟成這樣,最終會污染烏龍江水質,進而影響到市民的飲水質量。
長埕路河段有排污口
在臺嶼路附近的陽岐河段,海都記者發現沿岸接駁口處有水流排出。福州市水務管網維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駁到內河的都是雨水管道。“沒有下雨的情況下,這些接駁口是不會有水排出的。”
海都記者發現,該接駁通往永輝生鮮加工物流中心。對此,該中心一名張姓的經理告訴記者,中心內有專門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污水都接入市政污水管網。至于排到內河的,其實是由于物流中心地基下沉而涌出的地下水。
在長埕路河段,北側的河堤上多出了一個排污口。此時,該排污口內正有大量的水沖進內河。
“該段村道上沒有鋪設市政管網,也不可能設有排入內河的雨水管接駁口。”工作人員稱,河堤上出現的污水口,屬于私接的管道,接到哪兒有待調查。
附近餐館污水排入河
海都記者還注意到,該河面上還漂浮著油漬。為了尋找油污的源頭,福州市水務管網維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順著接駁口管道,找到其所連接的長埕路水管井,撬開井蓋后發現井內出現大量帶有油污的水流。順著水流的方向,一行人又找到了位于一排長埕路餐館前的雨水井。撬開井蓋,工作人員發現有從餐館方向接來的管道。這一帶的餐館有“海世盛樓休閑餐廳”、“老幺小面館”和“巴蜀川菜館”等。
“附近有偷排污水進入雨水管網的情況。”工作人員說,這些污水順著雨水管網流進了內河,這也是這一段內河水域常漂油污的原因。一位店員說,很多餐飲店老板都會選擇將污水偷排進雨水管網,一是方便,二是省錢。海都記者發現,許多餐館經營者自己都難以忍受下水井散發出的氣味,在下水井上鋪著厚布來掩蓋惡臭。
?
陽岐河水黑又臭,水面都是垃圾
陽岐河水黑又臭,水面都是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