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江濱路上一綠雕的景觀花都枯死了
東南網7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石磊磊/文 毛朝青/圖)昨日,海都報報道了福州市區一些綠雕,沒有補充色草和時花,導致綠雕出現斑禿、長雜草的現象,引發市民熱議。不少市民建議,每個綠雕都應該有一套科學的養護規范,無法可持續生長的綠雕,應該減少設置,甚至拆除。
昨日,福州市園林局的養護單位表示,將在本周掛出招投標公告,街頭綠雕實行社會化養護。
還有多個斑禿綠雕 也有綠雕被再利用
昨日上午,記者在福州市區走訪發現,還有其他一些綠雕斑禿的現象。烏山路和二環路交叉口,兩只孔雀身上,一只色草脫落,另一只的白色裝飾已經發黃。銅盤路口的“海西樂章”,只剩下了斑禿的支架。 昨日,市園林局回應稱,這些綠雕都是公園設計和建設的,去年移交綠化管理處,但只考慮到了綠化養護,沒有考慮時花和色草的補充。他們將盡快進行公開招投標,從今年8月起,實行社會化養護。
記者在街頭也發現,個別綠雕的后期養護較好。如江心公園花藝展結束后,剩余的竹子被劈成了籬笆,鉆孔后,形成笑臉,作為公園的裝飾,增加生趣。在閩江公園,青運會綠雕的組件被做成公園景觀,支架上佛甲草被再次培育,形成綠化景觀。
浦上大道的渠化島,綠雕每次更換都要耗費數萬元的經費,而且還存在澆水難等問題,倉山區園林局方面表示,他們在考慮撤掉部分綠雕,節省經費。

市民熱議 城市需綠雕點綴但要形成科學規范
對于市區綠雕失管,不少讀者也致電海都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城建部門工作的王先生就表示,綠雕、綠化小品,體現了城市的綠化水平,不僅要美觀,還要能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個綠雕只圖一時美觀,卻產生大量垃圾,或者產生大量養護成本,就應該取消。”
市民葉先生則告訴記者,綠雕屬于花化工程,其造價遠高于綠化養護。“城市需要綠雕進行點綴,綠雕的位置、日后養護方案,都需要精心設計,才能做到長期使用。園林部門要形成一套科學的規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