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八旬醫生從醫56載 人退心不退書寫醫者大愛
2016-06-10 08:01:2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鄭文美 人物名片 鄭文美,男,連江縣東岱鎮人,1936年1月出生,1960年10月參加工作,1987年8月入黨,退休前曾擔任連江縣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專注于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研究,發表論文30余篇。退休后,常年在社區一線義診。在他的感召下,連江縣退休醫生形成一個義診團體,長年駐點義診,為百姓尋醫問藥,提供幫助。 鄭文美/口述 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整理 1987年初,組織上傳來好消息,要吸收一批知識分子入黨。此時距我開始從醫,已經整整27年。 還是從我小時候說起吧。我出生在連江縣東岱鎮,那個年代,又是在那樣的小鄉鎮,醫生這個職業是很吃香的,很受鄉村群眾尊敬。所以很小的時候,我便萌生了當醫生的愿望。1956年,我如愿考入福建醫科大學醫療系,距離從醫又近了一步。 在校期間,老師們一邊不辭辛勞地為我們傳道授業,另一邊又不計酬勞地給患者治病療疾,他們的言行影響著我對“醫者”二字的理解。我還知道,不少老師除了是醫生外,還有另一個身份——黨員。他們都說,入黨不是為了爭名奪利,而是要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堅定了我從醫和入黨的信念。 畢業后,我進入連江縣醫院擔任內科醫師。工作第3年的夏天,急性傳染病在連江大爆發,流腦、乙腦、麻疹、白喉等病患急劇增加,一時間,醫院人滿為患。我臨危受命,牽頭籌備成立傳染病科。當時,全科共有15間病房、60幾張病床,是全院最大的科室,但即使如此,病患還是擠滿了走廊。 擔任傳染病科負責人的那幾年,我把家扎在醫院,白天參加會診,晚上輪崗值班。病人家屬、親人、同事常常心疼我工作不分晝夜。但我深深明白,治病救人和維護健康是我的終生使命,有機會奮戰在醫療一線正合我意。 隨著傳染病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我轉而潛心研究肝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經過近10年的學習研究和臨床試驗,1985年,我自擬中藥方劑“泄黃湯”,將退黃時長縮短到2~3周,該方劑沿用至今。當時,我撰寫的論文《泄黃湯對急性黃疸型肝炎治療效果觀察》,還獲得亞太(國際)醫學經驗交流會優秀論文。 雖然我從醫27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還有個心愿未了——得到黨組織的認可、成為黨組織的一員。所以,1987年,當得知組織準備發展一批黨員時,我第一時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很快,組織上就把我列為入黨考察對象,加以培養。當組織批準我入黨的時候,滿懷激動的我拿出紙筆,莊嚴鄭重地寫下了入黨誓言——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服從組織、服務人民。 1999年,在醫療崗位上服務了大半輩子,我退休了。不少病人惋惜且擔憂地問我,鄭醫生,你走了,我們找誰看病?我和他們說,如果需要,還可以找我呀。我認為,人退了,心不能退,黨員的身份更不會退。自那時起,我便發揮余熱,主動請纓,成立“醫療咨詢服務中心”,定人、定時、定點為群眾免費開展義診和醫療咨詢服務、送醫送藥。雖然有時很辛苦,但我想到能為群眾答疑解惑、帶去健康,便樂在其中。 今年,我已經80歲了,別人常常問我,你還能干多久?我的回答是:活到老,醫到老。只要我還是黨員一天,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會背著藥箱,去完成黨賦予我的使命。 |
相關閱讀:
- [ 06-09]廈門2016醫改安排公布 家庭醫生年底覆蓋率達15%
- [ 06-08]普及家庭簽約醫生要先實現“三下鄉”
- [ 06-08]家庭醫生簽約離不開雙向規范
- [ 06-08]家庭醫生并非價格高昂的代名詞
- [ 06-08]安迪PK趙醫生 跨界歌王劉濤遭淘汰王凱奪冠
- [ 06-07]媒體關注:家庭醫生有望成為健康“守門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