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中國的一座精致學堂 今年72歲的魏延年退休前是法國核能專家,長期在臺灣工作,太太是臺北人。 1944年,魏延年出生于法國的一個港口小鎮,他形容那是個巴掌大的地方,困不住總想走出去看看的他。當時在巴黎,他所能報考的大學只有7所,魏延年最終選擇去東方語言學院學習中文。 1964年,他開始學習中文,研讀中國歷史,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我在日意格寫的《太平戰爭的日記》中,認識了一座精致的現代化學堂,我很好奇這個大洋彼岸的船政學堂究竟是什么模樣,為什么法國人會在那里教書?這種好奇是一種緣分,但遺憾的是很少有法國人對此感興趣。” 1975年,魏延年為了研究20世紀的文學歷史資料,一邊在巴黎大學教中國歷史,一邊成立了一家讀書館,在讀書館里他結識了一名賣亞洲書籍的老店長——布朗先生。原來,布朗先生的祖父正是當時在船政學堂教授英語的老師,這對“忘年交”時常在讀書館里討論素未謀面的船政學堂。 魏延年了解得越來越多——1866年的馬尾,一片泥灘上,日意格參與設計和建設了馬尾造船廠,在當時的馬尾造船廠旁邊,同時建起了一座后來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新式學校——船政學堂,日意格帶著50多名法國工程師、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馬尾造船廠、船政學堂的建設和教學中。 有一天,布朗先生打來電話:“我這里有一件東西你肯定感興趣。”當魏延年到達書店時,出現在他面前的恰是1866年正在建設中的船政學堂老照片。“那份欣喜至今仍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就像是見著了夢里的初戀情人!”魏延年回憶道。 雖然沒有親眼目睹那段歷史,但是魏延年的心緒已經被牽引著來到馬尾。泛黃的老照片,像一只神奇的木箱,收納著過去的人與故事。這些得以存留下的老照片背后,到底演繹著一段怎樣的故事?魏延年不禁為之動容。 |
相關閱讀:
- [ 05-11]以改革創新精神譜寫“中國夢”的文化篇章
- [ 05-11]實現中國夢不能丟掉“老祖宗”
- [ 05-07]中青網評:網界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 [ 05-05]奮斗看齊:以青春之我 將中國夢高高托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