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資本交易中心 深化改革 金融工作“好戲連臺” 從跨境直貸、跨境貿易融資、跨境人民幣池業務、“海外代付”、信用證境外貼現到金融小鎮落戶、濱江金帶悄然興起……掛牌一年來,自貿區金融改革“好戲連臺”,各金融市場活力不斷釋放,一年來金融網點不斷增加,存貸款余額成倍增長,創新成果初顯。 據開發區人行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轄區共有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60個銀行營業網點,4家保險支公司,2家證券公司營業部,1家期貨公司營業部,2家小額貸款公司。比掛牌前增加7家金融機構,同時,轄區工、農、中、建、興業和海峽等6家銀行機構由支行升格為分行。與此同時,截至3月底,轄內各項本外幣存款余額559.96億元,比掛牌前增加329.55億元,增長143.03%。各項貸款余額352.93億元,較掛牌前增加221.82億元,增長169.19%。 一年來,中行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分行、工行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分行等金融機構更為該區內中鋁瑞閩、華映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核定跨境借款額度近20億元人民幣。興業銀行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分行與香港分行之間的聯動建立新型跨境融資業務合作,將區內企業傳統的境內貿易融資模式調整為與境外市場直接對接的境外融資模式,使得區內相關企業總體融資成本從原來的4.5%左右降低到3%左右。 各大銀行還創新模式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興業銀行的“連連貸”、“循環貸”產品,郵儲銀行的“稅貸通”等業務解決小微企業臨時性或短期資金短缺問題。建設銀行通過“六貸一透”等一系列服務,截至今年3月底,已為福州開發區磊豐建材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辦理了各類信貸產品共計12000萬元。 創新機制 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有突破 福州自貿片區以建立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為突破口,將福州名成水產品市場有限公司打造成為國內首個省級冷鏈物流服務業標準試點單位,并以標桿引路,推動區內冷鏈物流業全面健康發展。目前區內已初步建立起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化體系,共完善標準289項,其中自制標準114項,實現標準覆蓋率90%以上。 在福州自貿片區內建有中國最大的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作為全國一個第三方交易平臺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也設在這里,因而這里的冷鏈物流業隨之成為區內一個舉足輕重的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分布在不同行業和部門的冷鏈物流標準已達將近200項,但涉及冷鏈物流服務的標準還未出臺,這導致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化的缺失,并已逐漸成為制約冷鏈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為做大做強區內冷鏈物流產業,馬尾區將福州名成水產品市場有限公司作為試點,以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將服務通用基礎標準、服務保障標準、服務提供標準納入冷鏈物流服務標準體系中,建立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為補充的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符合實際的冷鏈物流服務標準體系,打破冷鏈物流業發展瓶頸,從而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馬尾區市場監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冷鏈物流是服務行業的新興的一個產業。服務標準化既可以發揮規范保障功能,又可以提高整個自貿區的發展檔次,還能提升自貿區冷鏈物流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工作流程的標準化方面,堅持做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標準,一切標準有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