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圖書館主體工程已完成外觀裝修。
福州新聞網4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葉誠/攝)記者從市文化部門了解到,福州市正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一大批公共文化設施正緊鑼密鼓地建設。其中,海峽圖書館正在內部裝修,年內有望開放;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海峽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園等大型文化設施正在建設中。
根據《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規劃(2015—2017)》,2017年福州將基本實現覆蓋全市的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爭取達到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標準。到2020年,福州力爭全面實現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相統一的“文化強市”目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項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現狀】
城鄉服務設施網絡
基本形成
記者昨天了解到,海峽圖書館主體工程已完成外觀裝修,去年市政府同意圖書館內部采用大平面開架格局,目前新館正在修改功能布局,此外還將同步開展新館智能化與信息化建設等工作。
海峽圖書館項目正是近年福州大手筆進行文化規劃、投入和建設的縮影。目前福州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和服務網絡。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正持續推進,三坊七巷、“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兩個項目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基本完成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朱紫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閩安歷史文化名村等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啟動。
公共文化設施上,全市現有文化館(群眾藝術館)13家,公共圖書館13家,文物系統博物館(紀念館)27家,美術館(畫院)3家,民營藝術館、博物館15個,公辦藝術表演團體9個,藝術學校1家,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73家,村(社區)文化活動室2605個,文化廣場1000多個,各類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268個,公共體育館(場)12077個。農家書屋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04%,廣播綜合覆蓋率達98.32%,全市行政村有線電視聯網率達85.71%,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文化部門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和文化公園已全部免費開放。
【展望】
網上圖書館文化館
將越來越多
福州市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福州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較,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目前全市正實施《福州市中心城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重點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并加快現有文化設施的改造和基層文化設施的配套建設。其中,以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為重點,積極發展館藏服務、流動服務、數字文化服務相結合的公共閱讀服務網絡。完成海峽圖書館、永泰縣圖書館新館建設并投入使用,規劃建設連江縣圖書館新館,改造提升倉山區圖書館、閩清縣圖書館、羅源縣圖書館,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都達到部頒二級館以上標準。加強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兩級文化服務陣地的數字文化服務能力建設,實現電子閱覽室全部聯網服務。
文化館(站)建設和管理以提高服務能力為重點,完成福州市群眾藝術館的過渡館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建設,完成永泰縣文化館建設,完成羅源縣文化館的過渡館改造并投入使用,市、縣文化館(群眾藝術館)全面達到部頒二級以上標準。
全市80%的行政村(社區)要實現一室一場,即一個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一個群眾性文化活動廣場。
明年實現全市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廣播綜合覆蓋率達到100%、全市行政村有線電視聯網率達到90%以上。福州市正規劃建設中國船政文化城、中國漆文化產業園等大型文化設施。通過建立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文化館和群眾文化活動遠程培訓指導網絡,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群眾藝術館)和博物館設立工作網站等方式,初步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外,福州將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發布平臺,讓百姓更加方便快捷獲取各類文化資訊。
同題新聞:
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市民享福利
福州新聞網4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吳暉)《福州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規劃(2015~2017年)(修訂稿)》已出臺,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市民可享受到哪些文化福利?普通市民又如何參與此項創建活動?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昨日采訪了福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請他就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回答。
記者:首先給讀者介紹下什么是公共文化?
市創建辦:公共文化是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向全體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產品和服務。通俗地說,公共文化是所有人都有條件、有保障、能就近方便享有的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服務具有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點。
記者:創建活動可為普通市民帶來哪些文化福利?
市創建辦: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達到同類城市先進水平;公共文化活動豐富多樣,最大限度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縣級和城鄉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待遇進一步提高;社會力量可以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趨于開放、均等、便利。
記者:普通市民如何參與創建活動?
市創建辦:通過創建示范區服務監督平臺(網站、電話、微博、微信),對創建工作提出建議、意見;參加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參加創建辦開展的群眾滿意度調查等。
記者:現階段福州市在企業、個人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方面是否有相應的扶持政策?
市創建辦:福州市支持和鼓勵企業、個人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除國家明令禁止的領域外,允許民營文化企業進入。在資質認定、項目審批、投融資、財政稅收、規劃建設、土地使用以及從業人員職稱評定、成果評獎等方面,民營文化企業與國辦文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鼓勵和扶持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文化企業組建集團公司,擴大生產經營。加強“重點文化項目庫”建設,完善管理辦法,對重點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給予資助和鼓勵。
記者: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功后,福州市文化現狀將有怎樣的提升?
市創建辦:1.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完善,文化部門管理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和文化單位全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形成。2.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日益豐富。通過開展免費培訓、展覽和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服務,基本實現“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看熱鬧”的生動局面。并且不論民族、收入和地位差異如何,都能公平、便捷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3.增加就業崗位,壯大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在創建過程中,福州市將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些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并發現和培養一批群眾文藝骨干和文化志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