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東南網3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袁麗群 鄭靚 劉世泉) “餓了么”外賣平臺被曝光后,福州六千多家上線餐廳中,有六百多家資質存疑的商家被緊急下線,但即便如此,海都記者回訪時發現,福州區仍有無證照的餐廳在線上做著生意。昨日,該報道刊發后引不少市民關注,而關于“餓了么”的投訴也繼續增加。除已被曝光的線上餐廳無證照、臟亂差的問題外,服務監管缺失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訂單反饋不實 顧客等了一小時 “下單后不久,平臺就顯示商家已接單,之后又顯示已送達,但我根本就沒收到餐。”昨日,在華林路上班的林女士向海都記者反映稱,發現訂單信息出現不實后,她馬上撥打了“餓了么”客服電話,但客服卻告知,配送的實時情況,平臺并不知曉,需聯系負責配送的人員或直接問商家。 “來回折騰幾次后才收到餐品,比平臺顯示的送達時間,晚了近一個小時。”林女士表示,“餓了么”平臺對餐廳資質的嚴格審核是最基本的義務,除此之外,服務的監管也應跟上,“不能只提供了平臺,其他啥也不監管。”記者在林女士提供的訂單信息上看到,負責配送的商家為“蜂鳥配送”。 除確認送達信息失實外,還有市民向記者反映,遇商家延時送餐,申請退單卻不能及時處理。 配送員為拿抽成 早早確認訂單 “餓了么”平臺的配送團隊到底是如何工作的?為何會出現平臺自動顯示已送達的失實信息? “請問是哪個配送團隊,是我們平臺的,我可以直接幫你轉接投訴。”昨日,“餓了么”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平臺的送餐員分多種,有商家直屬的配送及平臺掛靠的配送。該客服人員坦言,顧客未收到餐品,但平臺卻顯示已送達,這應該是配送員不實操作的行為,“按要求,兩個小時內要送達,如超時,配送員將拿不到抽成,甚至被扣錢,所以有配送員會因擔心超時配送而直接確認訂單。” 記者又問及,若都由配送員私自確認訂單,如何保障顧客的權益?上述客服人員表示,若遇配送員不實操作,顧客可及時投訴,配送員多次被投訴后,將被列入黑名單,且也無法再接單及將酬金提現。 |
相關閱讀:
- [ 03-18]福州監管部門約談"餓了么" 要求提供全部商戶信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