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保境巷這家無證店仍在“餓了么”網上供餐
東南網3月1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袁麗群 劉世泉 鄭靚/文 林丹/圖)
關注理由“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照片、黑作坊入駐”,央視3·15晚會上,“餓了么”外賣平臺成首個被訴對象,制餐窩點的臟亂差讓人觸目驚心。去年11月底,海都報就連續報道多個網絡點餐制餐窩點亂象,引市民關注,部門部署專項整治行動。
昨日,記者逐一回訪,之前曝光的制餐窩點基本已被取締,但榕又現新的無證窩點,在“餓了么”平臺“洗白”做起生意。餐飲的網絡化銷售快速發展,部門如何保障市民食品安全?點餐平臺亂象叢生,若發生意外,誰來擔責?
無證制餐窩點 仍活躍在“餓了么”
去年11月底,位于鼓樓區金冠花園附近的餐飲店“憶一家”,大利嘉城附近太保境巷里幾個制餐窩點,因無證經營且臟亂差被曝光。滿墻油污、黑水橫流的窩點,無任何證照,卻為多家知名快餐店代工,線上月銷上萬份。
昨日,記者回訪發現,“憶一家”已關停。太保境巷里曾被曝光的窩點,門上已貼出出租告示;附近商戶說,里頭的制餐點已關停。
但太保境巷里,離上次被曝光的窩點僅數米,又新開一家名為“重慶金湯冒菜”的店,并無懸掛任何證照,而外街的店面中,也沒有堂食區。廚房就在路邊,無任何遮擋,也未見制餐人員戴口罩手套。
隨后,記者登錄“餓了么”平臺,發現該店在網上正常營業,月銷59單。而據相關部門查詢,該店暫未辦理餐飲許可證等證照。
資質存疑商家 或遠超600家
“餓了么”發布的數據顯示,福州當地有6000多家線上餐廳,僅截至3月16日中午12時,已下線處理資質有問題的餐廳近600家。
具體有哪些商戶名單?昨日,“餓了么”公司公關部相關人員表示,暫只能發布這些內容,其他不便再透露,之后給了記者一份相關的聲明,表示公司正在核查。
已取消600家左右的資質存疑的餐飲店,為何仍有無證制餐點在線上正常營業?“餓了么”福州片區相關業務人員表示,公司要求以公關部口徑為準,但“資質存疑的餐廳可能遠超這個數據”。
不少市民擔心,被下線的商家換個“馬甲”又開店營業。昨日,記者登錄“餓了么”商家入駐網站發現,申請頁面已微調,原平臺只要求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等即可,但昨起還要求詳細填上證件編號等內容,審核流程更嚴格。
記者曾以加盟為由,與“餓了么”聯系,得到回復是“我們先去你店里看看”。昨日,當記者再次咨詢加盟時,回復已增加為“證照齊全了,再去你店里看看”。
“餓了么”審查不嚴 曾被罰款12萬
餐館在互聯網上做生意,該市場行為由哪個部門具體監管?
據了解,今年3月,福州市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局,加掛“市食藥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食安辦”牌子,即多部門職能合一。至此,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個單位就挑起了管理餐飲的“大旗”。經此次調整,還設立了全新的“網絡交易監管處”,負責監管電子商務(網絡)市場主體。網絡點餐平臺的監管,主要就由該處室與食品安全監管處負責。
“央視曝光后,我們立刻約談了‘餓了么’福州區負責人,要求其提供線上餐廳的全部信息,之后,將下發給各轄區部門逐一核查。”網監處有關負責人昨表示,不會完全依靠平臺,“平臺提供的信息或也存隱瞞等行為”。
該負責人表示,轄區將以此為據,發現更多線索,發現問題餐館,直接查處取締。“餓了么”是上海的公司,管轄權在上海。如果發現福州“餓了么”在把關審查方面存在漏洞,福州監管部門將通過相關渠道,向上海的監管部門通報情況,請上海方面查處追究“餓了么”的責任。
據悉,“餓了么”注冊所在地上海食藥方面也已約談“餓了么”(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宣布立案調查,對“餓了么”去年11月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審查許可證、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罰款12萬元。
整改不到位餐館 一律關停取締
據悉,去年底,福州市市場局曾組織五城區市場局召開會議,在春節前,專項整治無證餐飲外賣服務單位,嚴處餐飲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對拒不整改或多次整改不到位的“釘子戶”餐館,一律關停取締。
“兩個多月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幾大窩點基本已取締,但回潮難防。”市場局有關人士透露,機關職能合并后,基層所需做的工作增加不少,但所里就幾個人,單單處理工商類的投訴耗時就不少,“網絡餐飲快速發展,但人員跟不上,部門的盯查等工作存較大難度,建議政府部門出臺辦法,為這項工作‘配兵’。”
律師:對衛生安全事件 平臺負連帶責任
“不論是《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還是《食品安全法》,都早已明確要求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對申請進入平臺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主體身份進行審查和登記。”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騰智律師事務所麻策律師說,“餓了么”對入駐商戶沒有進行嚴格審查,導致大量無證餐飲店鋪進入平臺從事經營,這無異于讓“餓了么”成為餐飲造假窩點。
麻律師說,在此情況下,若有消費者和商戶之間發生爭議,甚至衛生突發事件,“餓了么”難辭其咎,應當和商戶承擔連帶責任,在嚴重的情況下,亦有可能涉嫌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的共同犯罪。
市民聲音:網絡點餐需求大 更應加強監管
“媒體都在曝光黑制餐窩點,也曝光點餐平臺的審查不力,但中午,我們還是用網絡點餐了。”昨日,鄭女士的一番話道出了不少消費者的無奈。
“公司沒有食堂,又來不及回家吃飯,出去吃飯,排隊又太費時間,只能點餐。”在福州五四路上班的俞女士表示,點餐網絡化在管理規范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民以食為天。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辦法,有針對性地引導、規范網絡點餐平臺,讓市民吃得放心,政府應更有作為。
□相關鏈接
舉報食品安全問題最高獎10萬元
福州市鼓勵群眾加強對無證餐飲外賣服務單位的監督。市場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群眾若發現相關線索,可撥打12331、12315舉報。根據《福州市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福州市將依據具體情況,給予舉報人一次性貨幣獎勵,舉報人有特別重大貢獻的,經市政府批準可適當增加獎勵金額,最高獎勵金額人民幣10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