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綜合服務大廳。
福州新聞網2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組文/攝)當下的福州“四區疊加”,福州自貿片區掛牌即將“滿周歲”。在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提交的提案中,如何加快福州自貿片區建設成為提案的熱門話題,大家從機制創新、園區發展、人才培養、跨境電商等方面建言自貿區發展,希望福州自貿片區全面推進改革創新,打造全國自貿區發展的“福州樣本”。
關鍵詞:政策疊加
農工黨福州市委會在《關于促進福州自貿片區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中提出,正式掛牌以來,福州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各單位各部門不斷改革創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自貿區的發展。
為了更好提升自貿區企業活力,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一要做好與福州新區建設的有機結合。除了福州自貿片區,國務院去年還批準設立了福州新區,兩者在定位、范圍等方面有所區別,又相互疊加、相輔相成。因此,應當考慮到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使福州新區成為復制自貿區創新政策的腹地和先行區,同時讓自貿區成為福州新區開發建設的試驗田,從而實現“1 1>2”,讓各方的優勢產生綜合效應。
同時,建議建立促進自貿區企業分級管理機制,根據企業設立年限、經營狀況、進出口額等綜合因素對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將經營狀況好、年度進出口量大、信用等級高的企業納入高等級管理,實行更優惠的政策和更有力的扶持舉措,確保有發展前景、帶動能力強的企業能在福州自貿片區扎根壯大。
關鍵詞:對臺優勢
民進福州市委會在《關于推進福州自貿片區發展的幾點建議》中提出,福州自貿片區要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定位,充分發揮對臺優勢,努力打造全國自貿區發展的“福州樣本”,構筑福州改革創新的新高地。
可探索對臺合作的貿易新模式。臺灣先進制造業發達,目前汽配主件發展迅速,近幾年的GPS導航系統、自動變速控制系統、防盜系統三大汽車產業集群有較大發展。未來若能建立兩港一中心,即臺中港、福清江陰港、福建兩岸汽配零件發貨中心,不但能夠有力推進兩岸汽配產業的對接,也將繁榮兩岸港口經濟。
可建設金融創新服務區。福州自貿片區可以建設一套連接銀行與政府、銀行與風投機構、銀行與保險、銀行與自貿區四位一體的科技金融系統,讓自貿區惠及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
關鍵詞:貿易便利
民革福州市委會在《關于構建“單一窗口”推進自貿片區貿易便利化的建議》中表示,貿易便利化是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內容,構建“單一窗口”則是提高貿易便利化的重要途徑。
建議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使企業的通關數據能夠通過“統一平臺”一次錄入、一次申報,再由“統一平臺”將企業的申報數據分別發往海關、質檢、碼頭等多個單位。海關、質檢分別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反饋到“統一平臺”供企業跟蹤查詢,實現數據一次錄入、全程使用,實現部分通關環節從“串聯”向“并聯”轉化。
“單一窗口”建設需要與企業深度合作。沒有企業全過程、全方位的深入參與,海關很難真正了解企業真正的便利需求,改革路徑也必然會偏離原設的目標。“單一窗口”制度構建從開始階段就需要與商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合作,制度設計內容也需要得到商界的認可。與商界全過程、多維度的深度溝通是保證“單一窗口”成功運行的關鍵。
關鍵詞:人才培養
自貿區建設,人才是關鍵。農工黨福州市委會認為,在推進自貿區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自己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也可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面向全國甚至于全球廣納賢才。對于人才的利用,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不一定拘泥于提供職位招聘專職人員,也可通過聘用兼職專家等形式,甚至可以聘用熟悉上海、廣州等自貿區運作的專家作為福州自貿片區的客座專家,不求人才為我所有,但求人才為我所用。
民革福州市委會在《關于福州自貿片區建設亟需關注涉外法務人才培養的建議》提出,自貿區建設面臨著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緊缺的難題。自貿區非行政調節手段和措施的特性進一步凸顯了對律師服務的需求,比如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出謀劃策,為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咨詢、貿易對策、應訴方案等法律服務,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領域的律師介入等。
關鍵詞:跨境電商
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福州自貿片區正將跨境電商打造成先鋒產業,而且發展迅猛。
民革福州市委會在《關于在自貿片區建立跨境電商質量溯源平臺的建議》中提出,福州自貿片區可以建立跨境電商溯源平臺。去年廣東南沙上線了全國自貿區首個溯源平臺。建議相關部門聯合對電商企業實施經營者質量承諾制度,建立相應的手機APP等電子網絡系統,消費者購買商品后,可以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查”。
此外,在自貿片區的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網絡平臺設專人收集、匯總、報告相關違法信息,并報相關部門處理和處罰,處理處罰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示,對廣大消費者咨詢、投訴和意見建議也應及時回復。讓自貿易區成為全區無假貨的黃金區域。
農工黨福州市委會也在《關于加強福州自貿片區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中提出,要加強對進口食品安全的源頭監管,加快進口食品快速反應機制和風險預警系統建設;創新執法手段,探索有效監管模式,強化進口食品安全責任和監管責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