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運會開幕式給許多人留下難忘的記憶。
福州新聞網1月2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組)這是一屆精彩、卓越的青春盛會。這是一次分享快樂的溫馨派對。這是一屆青年朋友交流互進、共享友誼的文體盛會。
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精彩開幕、27日圓滿閉幕的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來自全國55個參賽城市的青少年體育健兒與數萬名志愿者,攜手在美麗的有福之州,盡情揮灑曼妙的青春,盡情展現青年的風采。
雖然,首屆青運會斂起光輝的翅膀已經過去3個月的時間,但福州740多萬民眾上下一心、全情投入、精心籌備,用4年向世人呈現的組織一流、賽事精彩、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青運盛會,早已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體育特色,載入我國體育事業和福建發展的史冊,留下令人難以磨滅的永恒記憶。
辦賽參賽雙獲豐收
首屆全國青運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省、福州市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國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作為主賽區,福州承擔了60%以上的比賽任務和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
福州市此次提供用于青運會比賽的15個場館,全都充分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將縣(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縣一區一場館”的要求與滿足第一屆青運會比賽場館的需要相結合,場館全部按期通過工程竣工驗收、消防驗收、體育設施設備專項檢測,為青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硬件保障。
賽會期間,福州賽區14個單項競委會組織嚴密、運行有序,工作人員盡心盡職,賽場設備運行安全,信息發布及時準確,編發《競賽指南》等各類資料數萬余冊,高效有序地完成14個大項、204小項的比賽。
福州賽區整個賽事6000多名運動員參賽,60多萬榕城觀眾現場觀看各項比賽。賽場氛圍濃厚熱烈,比賽激烈精彩,一流的場館賽時設施和一流的賽事服務保障,不僅得到參賽裁判員和運動員一致好評,更是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衛的交口稱贊。
“在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北京觀眾爆滿,讓我們高興的是,福州的田徑場上,觀眾非常熱情、非常熱烈,而且從頭至尾都在為選手加油。”王大衛如此盛贊榕城觀眾的熱情觀賽。
在本屆青運會上,福州代表團共有318名體育健兒參加田徑、籃球、柔道、舉重等16個大項、203個小項比賽,獲得21金17銀23銅共61枚獎牌,參賽人數、項目數和獲得金牌數均創歷史之最。福州取得辦賽和參賽雙豐收。
大型活動節儉精彩
福州市承擔了本屆青運會開閉幕式和火炬傳遞活動。青運會開幕式,秉承節儉辦會的理念,沒有請大腕明星,沒有燃放絢麗的煙花,沒有奢華的聲光電,但在節目質量、舞美設計和演員表演水平上下足了功夫,場面大氣磅礴、表演隆重熱烈、氣勢恢弘壯觀。
數萬名觀眾及現場安保、志愿者、演職人員、工作人員等約20萬人次,現場見證了開閉幕式的精彩與輝煌。央視體育頻道對開幕式盛況進行了現場直播,演出贏得了各代表團、各方來賓和廣大觀眾的普遍贊譽。
首屆青運會的火炬傳遞,以廣泛參與和傳播價值最大化為原則,采取“虛實結合,兩頭實、中間虛”的方式進行。從2015年7月10日成功舉行火種采集儀式,到10月11日在福州匯聚舉行實體火炬傳遞,網絡火炬傳遞歷時3個月,沿“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線,在全國和省內共60多座城市傳遞,超4300萬人次參與。
服務接待熱情細致
首屆青運會圍繞運動員和參會各方來賓的需求,強化專業和細節培訓,落實責任,對口接待,努力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務。賽會期間共接待代表團團部55個,運動員與教練員6000多人,裁判員及技術官員2000多人,媒體記者1500多人,各方來賓對熱情周到的服務接待給予了高度評價。福州熱情的接待服務,讓首席專家豎起拇指為接待團隊點贊!
青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志愿者們的付出與努力,賽會期間到處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全國首創“小青果”志愿者品牌,志愿服務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點贊,成為本屆青運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6600名賽會志愿者、1萬名城市志愿者、近10萬名社會志愿者中,年齡最大的87歲,最小的11歲。10個獨立崗亭式一級驛站、60個窗口柜臺式二級驛站、30個移動帳篷式三級驛站全面運行,提供了包括競賽保障、觀眾服務、媒體服務、賽事咨詢、城市宣傳、秩序維護和應急救護等300多種崗位、約600萬小時的優質志愿服務。
首個青運村廣受贊譽。運動員村為入住的運動員、教練員提供了優質、舒適的住宿、交通、餐飲、醫療、安保、網絡等各類服務,提供了豐富多彩、突出青少年特點的文化教育及娛樂活動,以保姆管家式服務,為“村民”營造“家”的氛圍。從第一批運動員入村至所有運動員離村的23天,共有20個項目451支代表隊的6023名運動員、教練員入住青運村,創下零投訴零事故的超完美紀錄,收到1000多封來自各代表隊的感謝信。“國內設立運動員村,是從山東的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始的,從設立之初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到這屆青運會,青運村的管理和接待服務都上了一個大臺階!”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副司長孫遠富如此盛贊首個青運村的管理和接待服務。
青運會期間,全市共投入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安保志愿者等安保力量約12.4萬人次,實行安檢共近60萬人次、近2萬輛車次。抽調近1200名醫務人員組成5支保障隊伍,征集1200余輛保障車輛,規劃設計121條運輸線路,在開閉幕式、測試賽、賽時期間運送人員約70.54萬人次。抽調千余人組建供水、供電、供氣、通信、氣象等服務保障團隊,為各項賽事、火炬傳遞和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以及青運村和來賓接待飯店提供全方位強有力的實時服務保障,實現以一流保障服務賽會的目標。
文體活動亮點紛呈
青運賽場內外,具有福建、福州特色的文化活動可謂亮點紛呈。據統計,賽事期間共組織舉辦了體現青年、運動、文教、地域、兩岸、海絲為主題的11項、超過百場的文化交流活動。
來自全國各地55個代表團的數千名青年運動員,走出賽場,走進青運村,還走進坊巷,走入學校,長知識、開眼界,讓青運會的意義超越出體育本身,讓體育回歸到原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為文化載體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運村,共舉辦了9場“中國有福、青春有夢”系列晚會,設立了10個青少年文化創意小屋和10個海絲文化小屋,接待運動員超過6000人次,為運動員們帶來新奇、鮮活的文化創意體驗。
此外,青運會執委會還安排了臺灣志愿者“志愿 ”青運志愿文化體驗活動,邀請青運會香港代表團羽毛球隊到福州市體校開展面對面的技藝交流與傳授活動,組織青運會港澳運動員代表參觀福州市的重要文化場所,讓港澳青少年運動員“觸摸福地、走近福州”,近距離感受青運會舉辦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
英國蘭開夏地區帕克中學及德國魏爾霍夫一級文理中學的師生訪問團于2015年10月22日、23日晚參訪了設在青運村內的文化教育活動項目,對這里開展的精彩活動表達了贊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