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1月12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張志宏/文 包華 毛朝青/圖)大自然的力量很神奇,一座位于福州金山金榕南路旁的垃圾山,經過十多年大自然的修復,形成了一處綠樹覆蓋、植被茂盛的小森林,眾多鳥類在這里棲息。
然而這幾天,附近居民發現,這處“森林”里的樹幾乎都被推倒鏟斷,植被被破壞,原本的渣土垃圾又裸露出來,讓周邊市民感到痛心和惋惜。
是誰鏟掉這片樹林?為何要鏟掉這些樹?鏟平后將要建什么?昨日,海都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滿山的構樹被推倒鏟斷
這座垃圾山自我修復的神奇故事,海都報曾在2013年報道過,滿山郁郁蔥蔥的景象還深深印在記者的腦海中。經過本報的報道,福州市園林部門也做了初步方案,因地制宜將這座垃圾山改造成“山地森林公園”,給附近的居民多一處休閑場所。
昨日當記者再次看到這座垃圾山時,眼前的景象卻讓人大吃一驚,靠近路邊一側的圍墻被推倒,大量的生活裝修垃圾露出來,工程車的履帶印從外延伸至垃圾山頂,沿著山坡生長的一人合圍粗細構樹被全部推倒鏟斷,殘枝敗葉散落在山坡上,原本綠色的植被被破壞。
據隔壁垃圾轉運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就在前些天晚上,有一臺工程車在幾個人的指揮下,將圍墻推倒,工程車進入垃圾山,將所有的樹木鏟倒。至于這些人和車輛是什么單位的,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情。
?

疑問一:誰毀掉垃圾山上樹林?
記者從轄區的金山街道了解到,在渣土山毀樹的是宏建渣土公司,推倒樹木主要是測量土方的需要,并根據倉山區政府有關部門的安排,準備對這座渣土垃 圾山進行清理。而渣土車公司則是由倉山區市容局安排施工的。
疑問二:為何要鏟掉這片樹林?
昨日,記者來到了倉山區市容局,據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塊土地已經由倉山區土地收儲中心收儲,并由該中心作為業主單位對該地塊進行改造。
據介紹,倉山區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對該地塊進行了會商,福州市公交公司曾向倉山區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在金榕南路上建設一處公交車樞紐站,以滿足該區域日益增加的客流需求。此外垃圾山旁的垃圾轉運站也急需擴容,因此區政府決定對這處垃圾山進行改造,對渣土垃圾山進行削矮,并縮小一半左右的面積騰出空間,一部分用來拓寬垃圾轉運站,一部分用于建設公交車樞紐站,剩余的一半垃圾山還是由園林部門進行規劃,建設成一處小公園。
疑問三:垃圾山渣土運往何處?
倉山區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由渣土車公司對垃圾山的土方進行測量,待數據出來后,將由相關的渣土車公司對垃圾山上的渣土垃圾進行清運,倉山區市容局將按照程序審批,確保這些清理的渣土回填到在建工地。據介紹,目前倉山南江濱休閑道正在建設,大約還需要100多萬方的渣土回填,因此這些渣土的去處不成問題,不會造成再次污染,形成另一座渣土山。
此外,記者從倉山區土地收儲中心證實了上述說法,但記者也了解到,目前這處垃圾山的改造項目還在評估論證階段,還未進入審批和立項階段。
?

□市民聲音
改造應因地制宜無需毀壞全部植被 原本的垃圾山,經過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已經形成了一處郁郁蔥蔥的小森林,為何如此大動干戈,將原有的樹木盡數毀壞?
市民陳先生認為,原本的垃圾山并不高,最高處只有6米左右,在垃圾山的四周,有一側是河道,其他則是道路和垃圾轉運站,并沒有緊貼著居民區,加上這處垃圾山已經存在10多年,通過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山上已經長出了大樹和植被,山體滑坡的危險微乎其微。
因此只要按照原來的樣子,保留植被進行修整改造成休閑公園,豈不是既省錢又省事之舉,沒有必要勞民傷財,進行大肆建設。 陳先生表示,即便根據該區域的需要拓寬垃圾轉運站和建設公交中轉站,也可以在用來建設公園的區域,保留原來的構樹和植被,無須如此全部推倒毀壞,這不僅可省下一大筆的建設費用,更是尊重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