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張氏華僑“十世同堂” 出了18位哈佛生
2015-12-14 07:30:41??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張氏十世代表坐轎游街 東南網12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余少林 文/圖)長樂猴嶼鄉是著名僑鄉,該鄉的張村,有多人移居海外。走進村中,平日街巷清冷,一座座小洋樓,庭院空空。但昨日,張村卻迎來了少有的熱鬧景象,旅居海外的400多名華人華僑從世界各地首次趕回家鄉尋根,慶祝“十世同堂”盛會。值得一提的是,張氏重教育,在第三代華僑中,現有哈佛在讀或畢業生18名,麻省理工等世界十大最好學府學子約50名,其他大學學生和獲雙碩士學位、雙博士學位等不勝枚舉。 3歲到91歲十世同堂 猴嶼張村張氏屬鳳池張后裔,自南宋始遷猴嶼,已歷700多年。 該族各房后人名字嚴格按照馬鐸當年為張氏家族題寫的二十四世“行輩字序”命名,至2012年,首現“十代同堂”的榮耀景象,分別有“侯日見天子君明臣良允”十輩分,最大的“侯”輩91周歲,最小的“允”輩僅3周歲。當天,上千人齊聚張氏祠堂,共慶歡聚。 中國旅美經貿總商會會長張勝旺表示,下一代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而忽略了自己的文化傳統。“舉行這樣的活動,就是要讓年青一代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 第一代、第二代打工最苦 張勝旺是中國旅美經貿總商會會長,是張村第二代美國華僑。“第一代是拓荒流,第二代是奮進流,第三代就是社會的主流。”張勝旺說。 “1968年至1982年到達美國的,為第一代華僑,這代人最苦。”張勝旺介紹,上世紀60年代,不少張村人在外國的商船上當勞工,被逼或被騙著“下南洋”、“去美國西岸淘金”。“到美國后,張村人在外國人的餐館打工,工資很低,有的要打兩份工,每天工作16小時。” “上世紀80年代去美國的,是第二代人。”張勝旺說,第二代人到美國,利用第一代人辛苦攢下的第一桶金,開餐館。這段時間到美國的張村人,開始時大多在中國人的餐館打工。1982年,他就跟隨父輩移居美國,在新澤西州經營餐館,后來生意越做越大,1992年開始投資房產。 90后第三代華僑遍布世界名校 第一代、第二代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放在首位,利用辛苦攢下來的財物,創立了教育基金會。 據介紹,猴嶼張村在美現有哈佛在讀或畢業生18名,麻省理工等世界十大最好學府學子約50名,其他大學學生和獲雙碩士學位、雙博士學位等不勝枚舉。 進入猴嶼張村路口的宣傳欄介紹了已經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張氏學子成就:張見鑾家“一門三哈佛”,三個兒子張天志、張天達、張天杰每年一人進哈佛,創造了連美國人都難以想象的奇跡。特別是張天杰1991年獲美國總統學者獎。 張君秀家“龍鳳四杰”,兩男兩女獲得7個碩士、1個博士;張明淯小學五年級時就去大學講課,后獲得哈佛、耶魯、康乃爾等著名高校發出的錄取通知書,現為美國聯邦法官助理。 |
相關閱讀:
- [ 01-29]臺灣新北市李氏宗親尋根十多載 昨日回漳認祖歸宗
- [ 11-08]沖繩毛氏后人到漳州認祖歸宗
- [ 06-15]郭添貴:鄉音不改,鄉情難忘,盼望認祖歸宗
- [ 04-17]王永慶四房子女認祖歸宗案 法院將傳喚三房李寶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