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港灣式公交站,設有立柱進行阻隔 海都報海外觀察員 雷王蕾/攝
東南網11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王林成 李思玲/文 關銘榮/圖)
關注理由 “港灣式公交站在福州日漸普及,但許多公交車卻不駛入預留的‘港灣’,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影響道路通行效率!”近日,福州市民陳先生致電海都報建議,華林路、白馬路等路段都設立了港灣式公交站,卻很少有公交司機將車輛停入港灣,建議參考其他城市的經驗,改進港灣式公交站的設計,并加強管理,讓公交車真正“入港”。
海都記者走訪了解到,福州目前約有港灣式公交站350個,今后新建道路也將盡可能配建。如何讓港灣式公交站不成為擺設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一大問題。
現象 前車不“進港” 后車只能堵路中
何為港灣式公交站?就是借鑒港口停靠船舶的方式,將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臺設計成向內凹的弧形,公交車進站時,不影響原路其他直行車輛,從而減少公交車進出站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但近日,記者走訪了白馬河站、金牛山公園站、長冠城站等多個港灣式公交車站,發現大部分公交車到站時,都不完全駛入港灣式公交站停靠。
昨天8點左右,正值早高峰,在白馬河公交站,有二三十位市民正在等車。這里的港灣式公交站有一個車道的寬度,供公交車停靠,可是多數公交車不“進港”,有的只停入半個車身,有的甚至不往站內拐,直接停在站點外,導致后面的公交車也無法進站,道路十分擁堵。
“高峰期,公交車在路邊停靠,經常會擋住后方車輛,港灣式公交站原本可以改善這一情況,但眼下很多公交車卻不肯‘進港’,浪費資源,影響道路通行效率。”作為車主,福州市民陳先生認為,如今城區的港灣式公交站越來越多,但無法發揮作用,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蘇州一些港灣式公交站,用綠化帶進行阻隔(資料圖)
各方聲音
規劃部門:港灣式公交站 今后將日漸普及
福州市規劃設計院參與了福州大量道路的規劃設計,該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層面已有相關設計標準,明確要求新建或改建道路要盡量配套港灣式公交站。“今后,福州的新建改建道路,也將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步建設港灣式公交站。”
據介紹,根據國家設計標準,站臺加上港灣車道的寬度至少應達到4.75米,長度至少要30米左右。福州大部分新建道路都可預留出足夠的空間,而改建道路則要看用地、征地等實際情況。
交警部門:有助改善交通 推廣卻遇“執行難”
記者從福州城市客運場站運營公司了解到,目前福州公交車站已逾2000個,其中港灣式中途站臺約有350個。
“普通的公交站,公交車停靠要占據一個車道,在一些車流量較大的路段,很容易造成臨時性的交通滯留。”福州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福州加大力度建設港灣式公交站,站臺旁額外預留一個車道,可以更好地避免因公交車中途停靠引起的交通擁堵,值得提倡。不過,從目前實際推廣的情況看,卻出現了公交車不“入港”、乘客在路面上候車等問題。
公交司機:高峰期駛出港灣 有時要10多分鐘
為什么很多司機不將公交車駛入港灣式公交站呢?記者也采訪了幾位公交司機。
“高峰期,如果將車停入站點內,再要拐出來,十分費勁。”一名公交司機的說法頗具代表性。他表示,港灣式公交站向道路內側嵌入一個車道,高峰期車流量大,大家都趕著上班,有時候出站,擠進主路的車流要耗費10多分鐘。
這名司機說,高峰期乘客多,都想快點上車,有些乘客會站到原本屬于公交車停靠的位置上,車輛也不容易完全停入港灣式公交車站內。
市民:改進公交站設計 可提升“入港率”
“由于城市地勢、歷史建設等原因,福州城區的道路大都比較狹窄,不少路段每個方向只有一條或兩條機動車道,此時設立港灣式公交站就顯得非常必要。”福州市民林先生說,港灣式公交站正在福州推廣,但實際利用率卻不高,其實造成了道路資源的浪費。
從事設計工作的張女士說,港灣式公交站利用率不高,有不少原因,比如乘客候車秩序不佳、公交司機駕駛不規范等。“不過,除了呼吁提升市民和司機的素質外,我認為通過改善設計、制度引導等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這些公交站的利用率。”
張女士表示,現在全國都在倡導工匠精神,其實港灣式公交站也可以做得更有工匠精神,像國內外的一些城市,就在港灣車道和普通車道之間,增設立柱、綠化帶等,引導公交車完全駛入港灣。
部門回應:可結合實際情況 改良站臺設計
對于市民的建議和其他城市的做法,福州市規劃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改良港灣式公交站的設計可以考慮,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由于公交車體積大,拐彎半徑相應較大,在港灣式公交站外側設計立柱、綠化帶等隔離設施,就必須增加整個公交站的長度。”
“從設計角度看,至少要在原本30米的基礎上加長一倍。”該負責人說,福州道路兩個路口之間的距離普遍比較短,所以要這樣改良設計,必須在有條件的路段才有可能。
他山之石
新加坡 部分港灣式公交站 設有立柱隔離
新加坡公共交通的發展水平很高,本報海外觀察員雷王蕾旅居新加坡,她介紹,在新加坡也有不少港灣式公交站,其中少量的公交站在港灣車道和普通車道之間設有立柱;而港灣車道也有醒目字樣提示,方便公交車駛入,同時確保了上下車乘客的安全。
公交車駛入港灣 其他車輛須讓路
2008年,新加坡還啟動了“強制讓路給巴士”計劃,為公交車高效進出港灣式公交站提供制度保障。該計劃要求,當駕車者駛近公交站時,須放慢車速。新加坡的港灣式公交站旁,基本都設有黃色方格線標志。若有公交車要駛出,駕車者須在黃格之前停車,讓路給公交車。截至目前,新加坡推行“強制讓路給巴士”計劃的公交站大約有300個。
蘇州、十堰 港灣式公交站 用綠化帶分割車道
近年,國內眾多城市都在推廣普及港灣式公交站。記者注意到,除了設立立柱之外,國內蘇州、十堰等一些城市的港灣式公交站,利用綠化帶隔離普通車道和港灣車道,也提升了港灣式公交站的利用率。比如蘇州結合古城區道路整治改造工程,新建了數十處港灣式公交站,其中一些港灣式公交站旁還設計了綠化帶,種上大樹,分割港灣內的車道和普通車道。 |